2017年/第6本--《童话心理学》阅读笔记

《童话心理学》,整书阅完

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1月,23日-24日,约3.5小时;

阅读书本:《童话心理学》;作者:【日】河合隼雄;2015年3月第1版;南海出版公司;P1-218页;

阅读目标:荣格心理学在童话中的分析与运用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逐字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2.5小时,笔记1小时。

在阅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中,既困惑于内容的理解,又觉得文中分析并印证现实有些道理,这样的矛盾吸引我逐字阅读直到看完这本书。看完整书,方开始有点理解、有点感悟。

作者是一位荣格心理学派的分析师,他师从擅长童话心理分析的荣格爱徒弗朗茨女士。本书以一位心理分析师的角度,解读童话中所代表的现实中人类心理学问题,作者认为童话、寓言故事是人类精神构造的反映对我来说,阅读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次风格奇异的旅行,颠覆了我对童话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去阅读《格林童话》。因为首先,《格林童话》在我心目中代表着美好、快乐、代表的是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其次我对荣格心理学的了解尚属最表层。于是,当作为我原有理念的颠覆,在开篇的《特露德太太》大母神分析中,私自外出的任性女孩被特露德太太变成木头扔进火里“这下就明亮啰”,这个情景瞬间将我惊吓了!啊,原来《格林童话》中还有这么可怕的情节…以前看的时候怎么从来没发现!随着分析的递进,从大母神到影子、到青春期、父性,我发现这样的阴暗一面与阳光的一面一起贯穿了整部童话,或者可以说是在意识与无意识这两个概念相互作用下,“个人”如何在每个阶段得以发展(去往完成“自性”的个人探索)贯穿了整部《格林童话》。面对个人发展中的每一个选择,有的人挑战困难并获得成功,有的人知难而退得以明哲保身,有时按常理似乎是不幸的事,后来却给人带来幸福。这样的状态看似没有标准答案,却正显示了我们人生的特征—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而人的个性化又是每个人去实现自性的某一个阶段。

荣格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如原型、象征、自性与自我在本书中,结合童话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原理与概念的介绍:

1、自性:人的内心世界包含意识和无意识 ,它们具有一种整体性,这个整体性的意识体系的中心是便是自性。意识的片面性总是会通过无意识来补偿(与意识相关)

自性的实现(自性化):人在成长中心理成熟的过程。

2、自我:我所了解的我,我所能意识到的我,有整合性和我特有的主体性,它们的中心为自我。(与现实相关)

3、大母神(母亲原型):人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源泉,它存在于意识的深层—存在于无意识中,它是双重性的,既有慈爱(正面特征),又有可怕(负面特征,更多存在于无意识中)。

4、鸟:代表了灵魂和精神。

青蛙:它的形象象征着“在无意识的冲动下出现的明显的意识化倾向”。

5、男性原理:积极地与落到自己头上的命运抗争。

女性原理:接受命运。两者并没有完全正确的一方,称之为男性原理是因为男性比较容易理解前者的思维和生存方式,称之为女性原理是因为女性比较容易接近后者,最为理想的是两者统一于一个人格中。但事实上很难兼得。

6、退行:分为病态性的退行与创造性的退行。

不出现逆转的永久性退行是病态性的退行(由意识流向无意识,不出现逆转);

创造性的退行并不是完全将力量由意识输送给无意识,而是具有产生下一次自我统合的力量(先是由意识流向无意识,当它到达最高点时,带来心理能量的逆转,由无意识重新流向意识)

7、数字的象征:作为从无意识中产生的象征性,“四”更多地显示了完美的统一;“三”则反映了到达“四”之前的力动状态;“二”则与影子有很深的联系;

8、影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人有通过互补完整的心理倾向。影子并不一定就是坏的。

影子还分为个人影子与普遍的影子,个体身上存在与性格倾向相反的个人的影子,而万人共通的普遍的影子,则是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恶的同义词,在童话中普遍的影子以恶魔形象呈现。

9、母性原理宗教:力图毫无区别地救赎一切事物;

父性原理宗教:区别对待履行与神的契约和不履行的人,给予前者救赎,将后者视为异教徒加以排斥。

10、阿尼玛:男性梦中的女性形象原型,将男性诱入陌生世界,令男性或者走身创造,或者走向毁灭的十字路口。阿尼玛让男性产生情调。

阿尼姆斯:女性心灵深处的男性形象原型,在女性形成女性特征时,阿尼姆斯会在无意识中逐渐变得强大,有时会对女性的自我产生影响。阿尼姆斯让女性敢于要求、有主见。

虽然通过写笔记梳理开始对荣格心理学有了一点概念性的认识,不过感觉还不够清晰,需要再作些补充阅读才能进一步了解。开卷有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
    团的花园阅读 5,525评论 0 19
  • 看完《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及治疗观,《小王子》那句经典:“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
    萍实之音阅读 1,197评论 0 1
  • 有些人,不念而已。有些事,不想而已。 有些話,不說而已。有些夢,不作而已。 有些人,不忘而已。有些事,不止而已。 ...
    莫問_邪狂修羅_沒遮攔阅读 171评论 0 0
  • 注册黄油,关注你,收藏点开,都是你。 注册简书,起个跟你昵称相应的昵称,就像云对雨,雪对花,青梅对竹马。 那个人背...
    胖嘟嘟的栀子花阅读 263评论 2 0
  • 清晨,伴着窗外的猫叫醒来,还有十几个小时就要去迎接新年,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觉。昨晚下了班在办公室里迟迟不肯回家,对...
    notemper阿嘎西阅读 3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