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23种经典设计模式之一,代理模式被认为是继承的更好替代解决方案;因为代理比继承更加灵活,在Java语言中,通过反射可以实现动态代理,动态代理可以实现AOP编程,即:可以动态地往已有类中添加逻辑;比如:实现事务的自动提交,异常的自动捕获,热修复等等;
在Kotlin语言中,代理模式是默认支持的,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代码,你只需要记住一个关键字by。我们不妨来试一下:
interface Base {
fun sayHi()
}
class BaseImpl : Base {
override fun sayHi() {
println("BaseImpl->sayHi")
}
}
class Derived(b: Base) : Base by b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b = BaseImpl()
val derived = Derived(b)
derived.sayHi()
}
这里Derived作为BaseImpl的代理类,拥有BaseImpl类中的所有方法,Derived将代理BaseImpl类执行BaseImpl类中的所有方法,就像继承自BaseImpl类一样。这样说起来有点抽象,来看一下Kotlin编译器具体为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但是,怎么看呢?教大家一个方法!
大家都知道,Kotlin和Java均是JVM语言,最终均转换到同样的Java字节码,这样我们就可以先将Kotlin编译为.class文件,再反编译为.java文件,看看对应的Java代码,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下面是最终反编译生成的Java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Derived implements Base {
public Derived(@NotNull Base b) {
this.$$delegate_0 = b;
}
public void sayHi() {
this.$$delegate_0.sayHi();
}
}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Kotlin编译器为我们动态添加了一个成员变量$$delegate_0,这个成员变量代表被代理的对象,这里对应的是BaseImpl对象,Derived里面的sayHi方法最终调用是代理对象的sayHi方法,即Kotlin编译器帮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代理模式实现。
代理属性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希望某些属性延迟加载,即在我们正在需要的时候才对它赋值;亦或者我们希望可以随时监听属性值的变化;在上述这些场景中,代理属性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代理属性的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DelegateProperty {
val d: String by Delegate()
}
class Delegate {
operator fun getValue(thisRef: Any? , property: KProperty<*>): String {
return "Invoke getValue() , thisRef = $thisRef , property name = ${property.name}"
}
operator fun setValue(thisRef: Any? , property: KProperty<*> , value: String) {
println("Invoke setValue() , thisRef = $thisRef , property name = ${property.name} , value = $value")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dp = DelegatedProperty()
dp.d = "Value0" // Invoke setValue() , thisRef = DelegatedProperty@2ef1e4fa , property name = d , value = Value0
println(dp.d) // Invoke getValue() , thisRef = DelegatedProperty@2ef1e4fa , property name = d
}
这里的代理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知道,Kotlin的属性值会自动生成set/get方法,而代理类通过代理set/get方法生成相应的代理方法,这里的方法对应关系如下:
// thisRef对应代理对象的引用,property对应代理属性的反射属性封装
// 注意这里的代理方法一定要添加operator关键字,operator关键字是重载操作符关键字,后续的文章中会讲到,敬请期待
get() -> operator fun getValue(thisRef: Any? , property: KProperty<*>)
set() -> operator fun setValue(thisRef: Any? , property: KProperty<*> , value: T)
Kotlin标准库提供了一些常用代理的方法实现,即上文提到的几种代理,先来看第一种:延迟加载。
延迟加载
Kotlin提供了一个lazy方法用于实现延迟加载,lazy方法有一个lambda表达式参数,用于对属性进行初始化赋值,而一旦完成赋值,该lambda表达式将不会再次调用。lambda表达式调用发生在第一次使用该属性的时候,即实现了属性赋值的延迟加载。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使用标准库实现的lazy函数,实现属性的延迟加载
private val lazyValue: String by lazy {
println("调用该初始赋值表达式完成赋值")
// 这里是实际赋值
"Hello, world"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 仅在第一次会调用lazy方法的lambda表达式
println(lazyValue) // 打印:调用该初始赋值表达式完成赋值
println(lazyValue) // 打印: Hello, world, 再次调用将不再调用lambda表达式
}
lazy方法是一个线程安全的延迟加载方法,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根据上面的原理,我们尝试自己来实现一个非线程安全的延迟加载方法,看具体实现:
private object UNINITIALIZE_VALUE
class MyLazy<T>(initialize: ()->T) {
private var value: Any? = UNINITIALIZE_VALUE
private val initialize = initialize
operator fun getValue(thisRef: Any? , property: KProperty<*>): T {
if(value == UNINITIALIZE_VALUE) {
value = initialize()
}
return value as T
}
operator fun setValue(thisRef: Any? , property: KProperty<*> , value: T) {
this.value = value
}
}
// 为了和标准库区分,使用__lazy命名
fun <T> __lazy(initialize: () -> T): MyLazy<T> = MyLazy(initialize)
var lazyValue1 by __lazy {
println("自定义lazy初始化赋值表达式被调用")
"Hello , world"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 自定义延迟加载函数__lazy
println(lazyValue1)
lazyValue1 = "Other value"
println(lazyValue1)
}
由此可见,实现一个延迟加载接口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延迟加载的过程以及实现原理。总结实现延迟加载接口,需要注意三个地方:
- 需要提供初始化lambda表达式参数,用于初始赋值
- 需要实现代理属性对象的setValue/getValue方法,如果是val则只需要实现getValue即可
- 需要严格确保属性不会被多次初始化
Observable属性
Kotlin标准库还提供了一个可观察属性,这个属性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如果属性值发生变化则会调用相应的回调lambda接口通知使用者,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var observableValue by Delegates.observable("Initial value") { prop , old , new ->
println("$old -> $new")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println(observableValue) // 打印:Initial value
observableValue = "Hello" // 打印: Initial value -> Hello
println(observableValue) // 打印:Hello
}
这里的具体实现,感兴趣的同学请参看文章开头的方法进行追踪!
Storing Properties in a Map
这也是Kotlin标准库提供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它主要用于JSON数据的解析。看官方的例子:
class User(val map: Map<String, Any?>) {
val name: String by map
val age: Int by map
}
val user = User(mapOf(
"name" to "John Doe",
"age" to 25
))
该方法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结
至此,关于代理的介绍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代理模式是一个非常经典设计模式,在解决某些问题中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幸运的是,Kotlin语言原生支持代理模式,实现代理模式如同声明一个属性一样简单。而且,代理模式的设计也非常漂亮,仅仅使用一个关键字by极尽简约之美。在日常编码中,一定要灵活运用代理模式,比如实现延迟加载,实现属性观察等等。KotterKnife 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代理模式的实现例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clone该仓库,查看源码,领会代理模式的优美。
欢迎加入Kotlin交流群
如果你也喜欢Kotlin语言,欢迎加入我的Kotlin交流群: 329673958 ,一起来参与Kotlin语言的推广工作。
文章源码地址
Kotliner: ** https://github.com/yuanhoujun/Kotliner ** 别忘了点击仓库右上方的star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