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一 :只看手不看谱
这个是大部分初学者的通病。许多人一旦感觉能把谱子背出来以后,就不再看谱子弹,虽然看着手有助于找到琴弦的位置,但看着手却弹很难发现自己哪儿弹错了。
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学琴,而且对乐谱还不是很熟悉,一直看着手弹,即有可能弹错,又不益于学习音谱。
坏习惯二:弹琴时坐姿不正
“站如松,坐如钟”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弹琴时也要坐端正。弓着背弯着腰翘着二郎腿弹琴,既不雅观,也影响手臂手指的发力。
坏习惯三:盲目追求所谓的“标准手型”
我们要求的手型是一种很自然的放松状态,而不是刻意摆出的手型姿态。
坏习惯四:盲目追求速度
说来说去还是这句话:慢练是王道。
坏习惯五: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进度
很多人拿到个新谱子就想马上把它弹得像录音里一样,从而忽略了曲谱上的许多表情记号,甚至还会有大量错音,虽然听起来也许还不错,但实际上漏洞百出。要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揠苗助长”式的弹琴只会适得其反。与此相同,不要同时练习很多曲子也是这个道理。
坏习惯六:弹熟了便不肯再放慢
一个曲子弹熟以后许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弹,认为没这个必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坏习惯。大多数曲子弹熟以后,必须要经过无数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为基础。如果弹熟以后就不在慢练,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弹“油”掉。
坏习惯七:练一个曲子永远是“从头到尾”
换而言之,就是不会分段练习。许多只会“从头到尾”练得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首曲子里总有那么些错音改不掉、每次弹到那么几段总会有停顿,不论练了多少遍,还是改不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把难点、错段拿出来单独练。
所以练琴时一定要学会分段练习,这样才利于改正错音,也便于解决曲子中的技术难段。
坏习惯八:盲目选弹难曲
学习古筝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练习内容,且每个人要练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只盲目的练习难度很大的曲子是不可取的。但是把一些乐曲中的难段抽取出来练习,也不失为锻炼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坏习惯九:过度追求技术
这点相信所有都能理解,被标榜为所谓“中国人练琴的通病”,望大家能驱而避之。虽然对没有技术做基础,空讲感情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但弹琴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没有情感的音乐相信是没什么人会接受的。
坏习惯十:练琴时不专心
不单是小孩子,许多成年人练琴也有这个问题。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所以练琴最好选择自己持续空闲时间最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