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上瘾》摆脱“欲望奴隶”的陷阱,重获人生掌控权

明明计划好要早睡,却刷手机到凌晨三点;发誓这周要少吃外卖,结果晚餐还是点开了熟悉的 APP;下定决心要专注工作,却忍不住隔五分钟就刷一次朋友圈……

这些看似平常的 “小习惯”,其实可能正悄悄吞噬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而英国喜剧演员拉塞尔・布兰德在《告别上瘾》(Recovery: Freedom from Our Addictions)中告诉我们:成瘾的本质并非某件事本身,而是 “以自我为中心” 的执念。这本书不仅是为严重成瘾者而写,更能帮每个普通人挣脱 “隐性沉迷” 的枷锁。

看透成瘾的真相

我们总以为 “我开心最重要”,于是用刷短视频填补空虚,用暴饮暴食缓解压力,用购物满足瞬间的快感。但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对 “真实需求” 的逃避 —— 我们不敢面对内心的焦虑,便用成瘾行为制造 “虚假快乐”。

书中一个扎心的观点是:成瘾者其实在 “自我毁灭”。当我们被手机绑架时,牺牲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当我们用酒精麻痹情绪时,逃避的是解决问题的勇气。沉迷的本质,是用短暂的满足,交换长期的人生掌控权。

布兰德一针见血:“我们抽烟喝酒、看剧购物,都是在满足个人欲望,而戒瘾的本质是打破‘自我中心’的享乐标准。

2戒瘾四步法:从 “被控” 到 “掌控”

拉塞尔在书中提出的 “戒瘾四步法”,不仅适用于严重成瘾者,更能帮我们摆脱日常沉迷。

1.承认:撕开 “自我欺骗” 的面具

戒瘾的第一步,是直面真相。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习惯(如刷手机)是否让我感到痛苦?

它是否破坏了我的人际关系(如忽略家人)?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会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吗?

当你意识到 “刷短视频两小时后,内心只剩空虚”,或 “熬夜追剧让工作频频出错” 时,改变的动力便会油然而生。承认不是否定自己,而是承认 “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改变:用 “新环境” 替代 “旧诱惑”

改变需要 “双管齐下”:

物质层面:清理触发成瘾的环境。比如想戒奶茶,就删掉外卖软件里的收藏;想减少刷手机,就把社交 APP 放在文件夹深处。

精神层面:锚定 “比沉迷更重要的事”。有人为了备考删掉游戏,有人为了健康坚持健身--找到那个能让你 “甘愿放弃即时满足” 的目标,就是对抗沉迷的利器。(亲测有效)

3.陪伴:在共鸣中获得力量

戒瘾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拉塞尔建议:找一个 “同路人” 互相监督。

如果你想戒熬夜,可以和朋友组建 “早睡打卡群”;

如果你想减少购物,可以和闺蜜定期分享 “非必要消费反思”。

当你在深夜想刷手机时,有人提醒你 “别忘了明天的早起计划”;当你忍不住想下单时,有人陪你分析 “这件东西真的需要吗”--理解与支持,是戒瘾路上的 “特效药”。

4.乐观:接受 “反复”,但拒绝 “放弃”

戒瘾最忌讳 “完美主义”。拉塞尔曾在康复过程中多次复发,但他发现:真正的失败不是偶尔失控,而是因此彻底放弃。

就像减肥时偶尔吃了甜食,不代表要暴食一整天;戒手机时不小心刷了半小时,不代表要破罐破摔。重要的是:每次失控后,都能问自己 “下次如何避免”,并带着经验重新出发。

超越自我:真正的自由之路

你做好改变的准备了吗?别想了,行动起来!不妨按照上面的四步,制定一下行动方案。

第一周:觉察与准备(步骤1)

行为记录:连续7天记录你的依赖行为(如刷手机时间、冲动购物次数),不带评判地观察模式

三个问题:每天睡前回答布兰德的三个关键问题,写在日记本上。

高尚愿景:周末规划出你想要的“更高明生活”具体图景(如:每天阅读1小时)

第二周:环境重塑(步骤2)

物理隔离:周一移除最明显的诱惑源(如:删除购物APP、设置手机使用限额)

替代空间:周三前建立一个无干扰区(如:书房不放手机、办公桌整理清爽)

精神连接:每天接触超越自我的事物(15分钟名曲欣赏、自然散步或公益服务)

第三周:社群强化(步骤3-4)

寻找同伴:加入或组建支持小组,每天分享进展与困难(或者寻求伴侣的鼓励监督)

庆祝进步:为每一个小成功奖励自己。

弹性计划:周末制定应对反复的方案(如情绪低落时的健康替代行为清单)

真正的改变不在顿悟的瞬间,而在坚持的日常里。 你值得拥有那种不被任何依赖束缚的自由生活--现在就开始创造它吧!

大胆在评论区写下你最想改变的一个习惯吧。正视它,消灭它!

不止戒瘾:用 “清醒” 重塑人生

这本书的终极意义不是活成苦行僧,而是重获选择的主动权:周末打游戏、偶尔购物都很正常,但觉悟者能清醒决定何时开始、何时停止。

FREEDO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