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之医源性损伤

一、医源性损伤,先讲一个故事

  我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多岁,肚子不舒服,去医院化验得直肠肿瘤,要医院建议动手术,切掉。朋友作为当事人的儿子,没有得选择,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手术后他父亲连放屁都成了很辛苦的事,增加了痛苦半年内去逝。如果不去化验,不动手术,那会怎样呢?不得而知。

  针对医源性损伤那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锻炼身体,尽量少进医院,不进医院。

  二、什么时候的过度干扰会带来损害

  我在TOC公开课上听到赖师兄讲到,早上吃饭的时候,摆上早餐的用具到桌上是正确的,但如果将中餐,晚餐的也摆上,那就有点过了。

  拔苗助长只是假象,植物有正常的生长规律

  为了小孩的成长,父母过多地保护,让小孩远离幸苦,麻烦,只会让小孩更脆弱。

  作为企业,产品销售有波动,为了消除波动而堆高库存,最终只是害了自己,正确的做法是收集市场终端的销售信息,快速补货。

  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并不是马上找顾问医师动手术,而是主动找到问题的根,并在根部做处理,很多症状就会消失

  两姐弟吵架,作为父母,无需做出太多干扰,只需要告诉他们,你们解决不了的时候, 过来找爸爸,而真要过来找我的时候,只需等他们将问题澄述清楚即OK,大部份问题这个过程中会得解决。

  三、一对冲突

  小病要处理VS小病拖一下,让其自愈

处理与不处理


    以塔勒布的观点来看,处于小病的时候根本不用去看医生,医生会过度用药,反而会带来损伤。

    一个人在小病的时候拖延一下,让其增加反脆弱性,是因为人天生就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是真的吗?

      一般情况下为真,通过适量的休息,饮食可以自我恢复过来

    在什么情况下会不是真的呢?

      病毒感染发烧,皮肤过敏,食物中毒,人体休克等

  再举一个例子,三年前各医院还到处主张输液的情况

从发烧到输液


    从这个图看过去,塔勒布只谈了6种情况中一种,有点以偏概全的感觉

  总结:从医源性损伤这个概念上看,我们很多时候是不能清晰思考的,一件事情从一个角度上去看可以说对,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又可以说错。

  我们能做的是,小心检查他人或自已的观点,如果重要,就要去思考其背后的假设,以及从这个假设导出的结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成熟的成年人思维包括两点:独立和责任。独立,意味着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责任,则是能够自我管理,勇于承担责任。 案例:...
    巧巧哎阅读 886评论 1 6
  • 我在安徽,今天是我来到人世的第二十一个冬季。我今生的愿望是在30岁之前能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去看纯净的蓝天,在夜晚去...
    7木果阅读 398评论 0 0
  •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 不过是要你鼓掌,你可曾...
    乔巧一汀阅读 232评论 0 1
  • 十年,如不是惊鸿一瞥 我怎还会还记得当时的模样 当我张开双手,以为生活会不一样 可不曾想 梦跌碎了一地 曾经走过的...
    KathyH阅读 16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