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南充的一名女士在离职后花了3小时退出了600个工作群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据当事人介绍,自己从事商场地产设计工作,每个商场有数百个店铺,需要逐个审核店铺设计图纸,因此积累了600多个群。
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办公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频繁使用微信、钉钉等便捷通讯软件作为处理日常工作的媒介。对许多人来说,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意味着新建一个微信群,并且工作群近年来却日益呈现细分化的趋势,例如单位有大群,部门有小群,项目有临时群……这些工作群总让人感觉消息看不过来也回不过来,每天都深陷在各个群当中疲于应付,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的超负荷工作,因此该事件也让我们对当下频繁使用沟通软件处理工作的方式进行了思考。
沟通软件的日趋工作化,模糊了生活与工作的界限。在微信未普及之前,人们在下班之后很少会被工作打扰或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微信普及之后,因其便捷、及时的特性,使工作和生活逐渐混淆在了一起,工作时间也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时间也逐渐被压缩,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也逐步为工作让步。虽然近年来,多地都针对超时加班加大了整治力度,但由于工作群特殊的存在,潜在的隐性加班却仍然困扰着打工人的正常生活。
因此,通过离职后退600多个微信工作群的事例,也给提供了一个反思当前工作方式的契机。它提醒人们在享受现代通讯工具便利性的同时,也要对其保持足够警惕。作为职场人,我们应学会筛选和过滤信息,避免被过载信息所干扰,努力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避免被碎片化的通知提示打断集中的注意力,学会分时段、设置重要工作提示音等方式减少频繁浏览工作群的频率,让自己更专注于当前所进行的工作,也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享受生活,又热爱的运动或爱好,消解工作上的焦虑和压力。除此之外,当前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工作的模式同样引人思考。随着这类工作模式的持续,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体被牢牢束缚在无休止的工作消息当中,使这部分群体都长期处在工作的倦怠感和情绪焦虑之中,久而久之,反而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事件的背后反应出当前过度的智能化办公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平衡好智能化办公与日常生活的工作模式和应对举措,切实的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