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健康防线,科学防蚊不可松懈

        盛夏时节,蚊虫活动进入高发期。作为病媒生物之一,蚊虫不仅扰人清梦,更可传播登革热、疟疾、乙脑等多种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科学有效做好防蚊工作,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体现,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防蚊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好防蚊工作,正是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题中之义。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病媒生物防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防蚊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特别关注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以及学校、幼儿园等特殊机构,开展环境清理和集中灭蚊行动,从源头上减少蚊虫孳生。

        科学防蚊是关键所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要大力普及防蚊知识,提升居民科学防蚊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清除积水是根本,要引导群众翻盆倒罐,清理室内外各类闲置容器、废弃轮胎中的积水,管理好水生植物,彻底铲除蚊虫孳生地。物理防护是基础,提倡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外出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合理使用蚊香、气雾剂、驱避剂等化学产品,注意阅读说明书,确保安全有效。同时,要密切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积极配合社区组织的统一灭蚊活动。

        创新驱动,提升防蚊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要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环保、高效、安全的防蚊灭蚊新技术、新产品。例如,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投放寄生蜂、苏云金杆菌等)、物理诱杀技术(如灭蚊灯)、环境治理技术等绿色防控手段。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加强对蚊虫密度、种类的监测预警,实现精准防控、智慧防控。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升防蚊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防蚊事小,关乎民生甚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凝聚社会合力,共同营造一个清净无忧、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