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记载:宋徽宗二十年(1120年),朝野动荡,边疆不稳。时有盗者,取官济民,凡京中贪官,无一幸免,民咸敬之,却无人知其真面目。然自徽宗二十三年,此盗未曾出现,至徽宗二十六年,此盗入南京王府,未取它物,仅盗走一玉簪,自此匿迹……
野史记载:宋钦宗元年(1126年),金军将领完颜克图率军攻陷宋都汴梁,钦宗被俘,民不聊生。1127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政权,时宋军与金军交战,一小卒一箭射杀完颜克图,而后屡立战功,官至护国将军,班师回朝后,宋主欲对其大行封赏,然其自辞官职,自此匿迹……。
公元1137年,一笑轩内,座无虚席,席前坐一中年男子,相貌非凡,文墨中颇有武将风采,有听者席下暗叹:此等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奈何天公不作美啊……,只见男子手执醒木一敲,“今日我给诸位讲讲那位消失大盗的故事。诸位都知道这大盗在十多年前劫富济贫,百姓视之为神明,诸位可知为何这大盗消失几年后,又于南京王府盗取一支玉簪此后便再无消息……”
为此我特意去翻了一下作词者姬霄的自述,他开始设想的是这样的画面,主角作为百里文明的大盗,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自比姜太公,更瞧不上卧龙,凭着一身本领到处沾花惹草,最后被一个“恶犬”似的姑娘俘获的故事。花粥大爷看过以后,想加入更有层次的情感线进去,于是有了这个大盗从军,衣锦还乡却物是人非的故事。
没有那么多的野史原始人物,多是姬霄和花粥大爷的意念,跟各种野史中记载的人物有许多重合之处。主人公的形象更像古时说书先生嘴中的江湖大盗,也像美丽的一个爱情故事。现在的古风歌曲以及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多含着或多或少含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历史原型,往往就是这些古曲古风引我们入胜,引我们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