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琴心语:只有潜心钻研琴音之理才将精神气质表现出来

重温古琴小知识:学习《溪山琴况》之“采”况~

【原文】

      音得清与亮,既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故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即欲求采,先后之功舛(chuǎn)矣。盖指下之有神气,如古玩之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黯然之光,不可掩抑,岂易致哉?经几煅炼,始融其粗迹,露其光芒。不究心音义,而求精神发现,不可得也。

【译文】

      取音能够做到既“清”且“亮”的话,那已经可以说是很美妙了。但是倘若声音还没有焕发出光采,是仍然不足以完全表现其风神气度。所以先要从“清”中生出“亮”来,再要从“亮”中生出“采”来。如果跳过“清亮”而就想要求得出音的“采”,那所下工夫的先后次序就错了。指下所流露出的精神气质,就像古玩中有宝色一样,商周时代的彝、鼎自然会散发出隐隐的幽光,无法掩蔽,这种幽光难道是很容易产生的吗?经过多少次锻炼打磨,才能消融它的粗糙之处,流露出它的光芒。如果不潜心钻研琴音之理却想要将精神气质表现出来,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述摘自百度的内容。

        今日结语:采~只有潜心钻研琴音之理才将精神气质表现出来。从“清”中生出“亮”,再从“亮”中生出“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