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一起看《摔跤吧爸爸》时,我指着电影里的阿米尔汗对女儿说:“你看这个爸爸像不像你爸爸?”她点点头,说的确像。
z先生是一个不太通情理的人,他认定的事几乎没有人能改变。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他说没做完作业,就不能迈出大门一步。而这份作业不仅是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还有z先生特别布置的作业,除此之外每天晚饭一小时后还要跑步或者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有次女儿在跑步时耍心眼,从跑道中央穿过去,被z先生发现后,女儿一边哭着补上漏掉的圈数而且还被加倍处罚。z先生认为即便学习成绩不好,至少还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女儿经常为z先生的强权而苦恼不已。
周末,我带着儿子出门,看着站在门口的女儿眼巴巴的望着我们的那楚楚可怜的眼神,着实叫人心疼,于是我自作主张,悄悄带她出去玩,哪知竟然瞒不过火眼金睛的z先生,有时他当场逮个正着把女儿堵在门口,也有时女儿侥幸逃脱了z先生的魔掌,偷偷出去玩了一回,可回家后我和她便一起接受阿米尔汗似的惩罚。再以后,但凡认识z先生的人都不敢私自带我女儿出去玩了。女儿的堂哥也经常一副同情的眼光看着她说:“你的童年被你爸爸毁了。你看我爸爸从来不管我。”说完后她堂哥竟然还有些得意的神色。
我多次劝z先生:“你是不是对女儿太严厉了?你看你弟家的儿子同样没做完作业,还不是可以出去玩一会儿?”
z先生说:“子不教父之过,我不想女儿将来长大后怨我没有从小管教好她。”
我把女儿的作文给他看,女儿写了一篇作文《我有个严厉的爸爸》。里面基本上是一种抱怨的语气。女儿说婶婶带着堂哥逛海底世界动物园,而她只能在烈日底下和爸爸一起干活。女儿说妈妈带着弟弟出去买吃的玩的,而她只能留在家里复习功课。女儿还说当爸爸突然走进她房间让她搞学习时,她打开台灯觉得那光线好刺眼,不知不觉就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老师给她的评语是你爸爸其实是为了你好。
而我看到的是女儿如吉塔和巴比塔般的无奈和心酸。她也会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样反抗爸爸的镇压,如果不让她出去玩,她就索性呆在房间里一个人玩,作业一直要拖到周末的晚上才开始做,产生了一种很强的逆反心理。z先生说:“与其坐在房间里发呆,为什么不早点做完就可以早点出去玩呢?你这样做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我的时间。"我对女儿说:“你快点做吧,我和弟弟都等你。”她这才没有再对抗。
或许正是女儿那篇作文触动了他吧,z先生对女儿的态度缓和了许多。但依然不肯放松她的学习。z先生同样有个和摔跤手爸爸藏在心中的梦想。摔跤手爸爸年轻时曾获得国家级别的摔跤冠军,可没能拿到世界级的奖牌,于是他想让他的女儿实现他未完成的梦想。而z先生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荒废了学业,没能考上大学,所以他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个学历很高并有学识的人。z先生和摔跤手爸爸一样,希望女儿能自由的选择未来,包括爱情,事业和生活方式,而不是放弃选择的权力。
女儿的作文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写的作文多次被老师退回来要求重写。记得有次写家乡的景色。虽然她的家乡在湖南,可是她从小在云南长大,对家乡没有一点印象。所以总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甚至把四川九寨沟的景色写在了家乡里面。z先生对她说:“你就写云南弥勒吧,这里是你的第二故乡。”于是z先生马上开车带她到附近的一个有名的公园实地考察。他教她观察公园的各处景色,而且还教她用脚步丈量公园大门的宽度。有了这样真实的体验,这一次女儿的作文才真正过关了。
为了提高女儿的写作水平,z先生买了很多写作文的书。他让她每天读一篇给他听。女儿刚开始也是不情愿看的,毕竟玩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看课外书?后来强迫她读了一些后,她才发现书里的世界真的很吸引人。看来有些事情确实是需要强制的,只有让她尝到了甜头,才能产生兴趣,也唯有在兴趣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才能让兴趣坚持下去。如同吉塔在体验到了摔跤的胜利感后才真正爱上摔跤。
现在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看z先生给她选的课外书。看着看着就忘记了睡觉时间,z先生还会责备她不按时睡觉。有时她还会主动与我分享书里的精彩之处。我看到她那神采奕奕的眼睛散发着求知的光芒,这让我很是喜悦。当然,如果女儿读了很没营养的漫画书,z先生一定会没收的。如今不能说女儿的作文写得有多好,至少她通过扩大阅读面,能把读过的文章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而今,Z先生和女儿一起坐在书桌前,女儿拿起课本抑扬顿挫的朗读着,那开心的神色,让我想起了电影中阿米尔汗和吉塔姐妹俩一起摔跤时的认真执着。也许女儿真的适合摔跤手爸爸的教育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