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学习完毕!影响孩子一生的两个因素:遗传和环境。不必过分拘泥于遗传,而是强调环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下班前听了第2讲,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根据躯体、生理、心理、社会及受教育程度,将孩子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学龄期和青春期。这五个阶段是每个人在成长中必经的,它不随人的意志所转移。如果家长能够掌握孩子在每一阶段不同的心理需求,就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扰,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
今天早上复学第3讲,婴儿阶段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婴儿天生有反射反应,主要靠感觉与动作来了解外部世界;四五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识别情绪;九至十二个月,开始练习行走,有了“自我”意识。这个阶段被称为“口欲期”、“前语言阶段”,孩子通过目光交流、声音与监护人沟通;婴儿在二个月以后,就会寻找声音的方向,用行为表达情绪;与监护人是共生关系,稳定的照顾者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础;对这一阶段孩子的及时满足与安全保障,是建立孩子自我认同与自我界限的基础。
刚才学了第4讲,婴儿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做。首先在孕育一个新生命前,准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为什么要生个孩子,有了孩子以后,我们能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吗?做好了心理准备,夫妻两人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孩子的到来会对夫妻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夫妻要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家庭关系,接受爸爸妈妈的角色。孩子出生以后,爸爸妈妈要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妈妈在哺乳喂养孩子期间,会与孩子建立起第一个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的被接纳被回应,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自我感受良好,为未来与人交往打下良好基础。爸爸的参与照顾,不但可增加夫妻间的亲密关系,而且让孩子体会到与妈妈不同的教养方式。孩子在未来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方式,与爸爸的教养方式有一定联系。
第5讲,孩子在婴儿阶段,对父母是完全依赖,需要父母的精心抚育。父母要尽力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基本需要,与孩子沟通也要柔声细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这一段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孩子自信的重要保障。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黏密关系会发生变化。婴儿期完全黏密,父母要主动多抱孩子;儿童期,片断性黏密,3至6岁,孩子会在需要时与父母黏密;幼儿期与学龄期,黏密比较特殊,在幼儿期,男孩喜欢妈妈,女孩喜欢爸爸;青春期特点是,与父母片断性黏密降低,与同伴黏密增加。父母要注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因自己的原因,与孩子过份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