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的一个启发是"把责任交还给责任人"能让社会的合力最大,个人的人生更完整。
我们都会有一种焦虑叫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自己的团队成员为什么没有按照原来说好的做?自己的合作伙伴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我这么好的建议?
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责任与责任人之间的对应关系。
举个例子:团队成员一直做事不够主动,思考不够全面,领导者往往出于对事情负责的态度,会不断推动成员,会不断替员工思考,提醒他这,提醒他那,最终这件事情可能做成了,但下一件事情又是如此循环,员工没有成长,领导者也就成为了团队的上限,很难突破。
那在前面这个例子上,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责任分别是什么?领导者是应该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这当然不是一个是非题,答案往往是灰度的,从个人经验以及德鲁克等管理大师的书籍来看,大多数的事情可能更偏向人一些会比较合适。
所以在大多数的事情上,事情的成败(甚至没有成败的概念,只不过是早完成还是晚完成而已)是短期目标,人的成长是长期目标,领导者需要做好平衡,往往更多的要以人为本,以事为媒。
6.说完了领导者,再从员工的角度看看,员工的责任是什么?员工既需要对事负责,也需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而如果领导者过度参与,那么就剥夺了员工的责任,慢慢的就把员工变成了"不负责任"的人了。
很多领导者会说,如果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我可能建议要这么问,如果事情搞砸了又怎么样?如果影响的确非常大,那么领导者参与多一些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事情上,搞砸了其实也不会怎么样。
反而搞砸了可能会让员工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伴随着领导者和员工的复盘,有可能让员工变得更自驱。
对孩子也一样,孩子是他自己人生的主要责任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最好能逐步把"孩子的人生"这个责任交还给孩子,交还很重要,逐步也很重要,一方面主要关注孩子底层的认知,学习,判断能力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多少,另一方面匹配适度的责任承担,直至几乎全部归还。
这个理论能指导很多问题,比如说,罗胖讲的某个校长看到学生抽烟并不是立即制止,而是提醒对应班级的班主任,为什么?因为校长的责任不是某一个学生,而是所有教师+学生,教师的责任也不是一整个学生,教师也要注意把部分责任归还给家长以及学生自己。
可能有人会反对这个观点,但只有责任人各自承担好自己的责任(非责任方或者非主要责任方做好适当的建议和提醒),形成的合力才是最大的。
再深入一下,抽烟又会怎么样呢?玩游戏又会怎么样呢?偏科又怎么样呢?不喜欢学校学习又怎么样呢?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这些偏离大众路线的行为其实导致的结果是,人生的方差变大。
什么意思?方差大就是说偏离大众生活的幅度更大,那有可能是正向偏差,也就是比大众成就高很多,也有可能是负向偏差,也就是比大众成就差很多。
有人会想,为啥不能只要正向偏差大一些,去除负向偏差呢?不好意思,这很不现实,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就像科技树,选择点亮某一个科技树,就代表着承担对应的风险,享受对应的收益,谁也没有上帝视角,即使有上帝视角,上帝也会告诉你,没有永恒的真理,也没有永恒的谬误)。
家庭,企业,社会如果不能承担负向方差对应的风险,也就无法享受正向方差带来的收益。
这一切,在乎家庭,企业,社会的选择,在乎你自己的选择。
这个想法其实是一个"以终为始"的尝试,人的精力(寿命,职场生涯,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能用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对孩子的所有时间、员工或合作伙伴的所有工作时间(责任)都负责么?肯定不可能,那也就代表着,他们一定会自己承担责任,那为什么不在你关注他们的时候努力帮助他们提升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承担你不在的时候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