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慢”是一种缓慢舒徐的生活节奏,的确可以让当下疲于生计的红尘男女们羡慕。可是,要知道我们终究是回不到曾经。艳羡也只能成为飘渺或真实的回望,成为印象世界里一丝得意的笑或者一声无奈的叹。
在一定意义上说,现在之望过去,正与过去之望现在相同。这正是人心不足之处。
久惯了城市的形色匆匆,总有人渴望回到曾经在地域上偏远或在心灵上偏僻的乡间。每次小长假或大长假,那些美丽的江南小镇或者旷远的里下河岸便会游人如织。江南里巷的青青石板和里下河的阡陌纵横总是安慰着那些久经喧嚣的心。然而,假期一过,忙碌的依然忙碌,匆匆的仍复匆匆。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人所需要的“慢”的生活,其实只是对现实“快”的一种补充、一味调剂。
试想,若回到“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就一切安好?若真回到那样的“慢”,我们是否仍会翘首现代的“快”。
不然,且看“邮件慢”一例,唐宋的诗词中有太多的记载。如贬谪者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如流离者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相思者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孤独者的“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美则美矣,终究是百结愁肠,亦可算古人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慢有慢的好,快亦又快的便。佛家讲“相由心生”,快与慢不外乎是一种相或者是一种境界。这些境界的顺与逆、好与坏,大抵皆由“心”摄之。
今人无论怎样回望遥远故乡的炊烟,感怀日暮巷口的短笛,人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去分秒必争,去财米油盐。有时候,这样的选择不仅出于现实的无奈,更是智性的闪光。
其实,无论快与慢,只要心灵充盈了、清明了,也便洞察了、释然了。
请想想,我们何以那样向往“慢”?其实,是我们对忙碌的工作、琐碎的生活、纷争的人事厌倦罢了。
转念想想,忙碌的工作如果是你愿意做的,琐碎的生活如果充满平实的温情,纷争的人事如果你经营有序,那么你还会感到乏味与倦怠吗?我们习惯混淆了好奇与兴趣的区别,自以为做着一件不感兴趣的工作而苦恼。却不知道,兴趣这东西起源于好奇,而得之于努力的付出和求索的发现。莫嫌弃你现在工作的忙碌,当有一天你在工作中发现了你自己,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你将会欣欣然于这样的忙碌,终甘之如醴,不是吗?
所以,快也好、慢也罢,随境而安、用心经营,多问问自己的心,多去想想自己的行止,然后坦然以对、欣然而受。在忙碌中增加一份期待,在焦虑中添上些许安然,在无聊时学会品味寂寞,在喧嚣里学会安放心灵。若如此,慢又何羡、快又何妨!
“我有神珠一颗,常被尘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茶陵郁禅师如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