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前审计从业者,三年股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购买股票时候的内心激动,如今从一个职场小白到现在的刚刚入门,对投资的也有了些自己的见解。今天想分享一下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投资哲学。
黑石集团又名佰仕通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一家金融咨询服务机构。其另类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机会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优先债务基金、私人对冲基金和封闭式共同基金等。
2006年,黑石集团盈利超过22亿美元,人均创造利润295万美元,是高盛人均利润的8倍,已然成为华尔街熠熠生辉的PE之王。然后如此成功的黑石在成立之初仅是4人在华尔街开立的一家小型并购公司,这其中离不开黑石的传奇的投资哲学。
“黑石”一词源于两大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和彼得·彼得森对于两人祖籍的纪念:他们二人的姓氏中分别嵌着德文的“黑色”和希腊文“石头”。
史蒂夫·施瓦茨曼和彼得·彼得森结识于华尔街的名门望族雷曼兄弟。进入雷曼之前,彼得森拥有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政界生涯,在雷曼江河日下时执掌帅印,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力挽狂澜,成为华尔街的明星;而施瓦茨曼则是彼得森的提携下雷曼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1983年,这对惺惺相惜的搭档出走雷曼,一起开始了黑石的创业历程。
黑石的第一桶金,是彼得森利用与Sony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的朋友关系,抢得收购代理权,代表Sony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此后,他们便萌生了创立私募基金的想法。
黑石在当时的华尔街尚属无名之辈,在募资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被我们视为最可能点头的19家客户,一个个拒绝我们。总共有488个潜在投资人拒绝我们。”
美国保险及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给黑石带来了转机,彼得森回忆,“黑石”取得了保德信副董事长凯斯的信任。“他当时说,‘我喜欢你们两个家伙,我会给你们1亿美元’,后来我们又从杰克·韦尔奇那里拿到一笔钱,于是我们就算上路了。”黑石的第一只基金吸引了32个投资者,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器公司、日兴证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退休基金在内。黑石的好运气从此开始。
运气和谋略成就了今日的黑石。在盛行敌意融资并购的1980年代,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就为公司发展定下了一条基本准则:坚持不做敌意收购;他们还发现,运用彼得森强大的人脉关系网和他们每一单收购生意中的相关公司建立友善关系至关重要,而且无往不胜——这一条现在已经成为“黑石”的标志性策略,使“黑石”成为一个连对手都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公司。
客观说,黑石的每一项辉煌都是两人并肩战斗的成果。两个人相差20岁,原来是上下级,如今是合伙人。一人“主内”,一人“主外”,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年富力强的施瓦茨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充沛精力是“黑石”这部庞大“生财”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发动机”,老谋深算的彼得森在金融界及政界浓厚的人脉资源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腕则是“黑石”的“润滑剂”。
回望过去
我遇到的机会最后都变成了二选一的题目--
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
而我的选择都是--
长远利益。
彼得森自己曾经说过:“我始终相信在一个机构中,道德规范应该放在第一位。从黑石成立的那天起,职业道德和诚信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黑石集团前调“永不进行敌意收购。”他深信这一投资立场将帮助黑石与其他企业建立稳定而持久的投资关系。在如今资本市场,投资眼光、专业判断能力、市场把握能力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是成为一个合格投资者必不可少学习的目标。黑石集团一波三折的成长经历在风起云涌的金融战场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