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儿子一起听神话故事,讲到大羿射日,我瞬间一脑袋问号?Who is 大羿?后羿去哪了?难道这人有俩名字?难不成故事讲错了?
带着这些沉甸甸的问号我开始百度了!下面具体分析时间节点:
1.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选自《楚辞章句》卷三《天问》)
2.后羿(约前1998年—前1940年),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夏代有穷氏首领。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后被家臣寒浞所杀。
时间差来了:
由1得知,射日是在帝尧时期。
由2得知,后羿至少是在大禹孙辈左右出现。
在上述先秦至汉代的诸文献中,涉及射日之羿处一般称“羿”,不称“后羿”,但是唐代以后,在文学作品中多有以“后羿”称呼射日的“羿”的。唐代“后羿”依据从何而来?而文献中只称“羿”,“大羿”这个名字又是哪里来的?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对于几千年前的神话,不得深究,感叹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的坚韧,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我们的民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