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次说应对外部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明确自己的课题来降低影响。发现很多伙伴理解为「课题分离」,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清晰自己正在进行的成长课题。
来个具体的例子,我最近就有一个主题是“破除自律”,也就是主动地颠覆一些秩序,让自己不要太自律。
在很多人看来的自律行为,对我来说反而是舒适圈,有时候会因为习惯性地保持秩序,反而有些重要的事情耽误了。所以对我来说,自律、坚持,不再是需要修炼的课题,允许自己不自律,才是当前的课题。
更具体来说,包括你们之前也知道的,主动停更几天,让自己更新的内容更随性一些,还包括吃饭的时候,偶尔点一下炸鸡薯条,而不是一直保持绝对的健康饮食。
乍一看好像很反人性,大家都在培养自律,而我却在修炼不自律,其实这背后需要克服的是比自律更难的恐惧,破除“如果我不自律大家就不认可我”的恐惧。
当一个人习惯了一种行为方式,就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方式部分等同于自己,所以经常会有“自律的人”这样的说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积极的表述,也不用花精力去改变它。但是如果你发现,当自己有了一些新的目标,而惯用的行为方式阻碍了目标的实现,那就值得花点精力去审视了。
比如我最近想要好好地设计内容后花园的活动,带着大家提升觉察力,这是内容力的根源。有时候需要一整天都泡在相关的信息里面,这样会让设计的效果达到比较极致的状态。
但是因为我的自律有点像强迫症一样,一天不写文就浑身不舒服,还是忍不住先花时间把日签给写了。
尽管写日签也花不了太多时间,但是我还有很多其他的输出,以及其他的生活习惯,每一个都会占据一些时间和精力。加起来,就会挤占了设计活动的时间。
虽然理论上来说,通过各种时间管理的技巧,是可以两者兼顾的,我最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它并不是一个最优解,而是一个顺应自己习惯的解。
换句话说,是因为让自己停更这件事带来的阻力,反而比我花时间去写来得大,所以干脆保持着更新。
所以我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尝试一些“不自律”的事情,让我有更大的自由度。
当我把“不自律”作为当前课题的时候,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如果从“不够自律”的角度作出评价,就会让我哭笑不得。不过主要我对当前课题足够清晰,这种评价就不容易影响我。
02
再举个例子,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练「钝感力」,就是在非专业的领域里,不让自己过度敏感。
比如写文章的时候,以前会死磕每一个标点,不允许自己出现错别字。而现在,会有意地减少对文章的检查,偶尔出现不影响理解的错别字,也不会太当回事。
这底层还是一种允许,在不会造成影响的范围内,尽量多的允许自己。
不过在专业领域,比如前面提到的活动,里面每一个教学活动,究竟会多大程度的带来改变,多一分少一分会有什么影响,就依然会保持死磕的状态。
这也是一种跟完美主义相处的心法,把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减少它的消极作用。
03
就像我之前一篇文提到的,到了某个阶段,特别是在30岁之后,会发现很多成长的课题都集中在「和解」上面。
和解,就是当下的自己无论做与不做,变或不变,都是可以的,是被允许的。
自律与否,敏感与否,都有它们各自的好处,当这些好处被充分地看见,允许就会自然发生。
同时允许自己不自律和自律,会带来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