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又怎样?万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事情分多面性,而我们通常会以惯性思维来思考。所以,我们总是在一个地方打转,绕不出去。
最近,在看《少年派》,里面人物风趣幽默,曾一度受青少年的喜爱。我也很喜欢,喜欢他们肆无忌惮的玩笑,喜欢他们纯真的感情,喜欢他们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但《少年派》却遭到了一些家长的反击,因为作为一位家长看着这群学生在学校里干的事,觉得把他们自己的孩子教坏了,有的家长觉得应该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设,好引领广大学生群体。你看,这就是反差。社会角色的不同带给我们的体验就会不同。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角色,不允许自己犯错,即使是明知是错的,也要死乞白赖地维护“尊严”。其实,孩子那颗纯真的心早已看出我们的原形。只是他们碍于自己的“渺小”,从不把这些话说出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把自己的真心掩盖,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一个永不可完成的使命—完美。
我们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放下执念,让孩子不失真心。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