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写道“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声名远播的圣地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欣然前往。
这不,有四位快乐洒脱的女子正端坐在租来的雪铁龙里在杭州城中穿梭。轻松把着方向盘行驶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的那位是红,端着导航仪全神贯注学习使用的是霞,捧着手抄本认真查对线路的是漆,那个除了偶尔看看手机地图就爱看窗外风景的人就是本人啦。嘘,千万不要告诉车辆里的人,免得说我不负责任会群起而攻之的。
在太阳将要西沉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乌镇的西栅景区。
据悉,乌镇是个有着1300年历史的雅致民居建筑,也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人们在这里依河筑屋、以河为街、街桥相连,让乌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穿过在古朴蜿蜒的石板长巷,坐在人潮熙攘的石桥上,轻抚着这尊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迹,细品着它的沧桑和阅历。
不太宽广有些浑浊的水域上,不时有摇橹前行的游船经过。嬉笑热闹的船儿如一尾欢快的鱼,慢慢悠悠慢慢悠悠的从这座桥洞穿过,又进入到下一个桥洞,直到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开着窗的水阁间望去,八九个品茗人在谈笑风生,他们是对美景的欣赏还是对垂钓结果的满足。风儿柔柔地吹来,闭着双眼的我好像闻到阵阵的茶香,看到了在杯中沉浮起落的叶片。
轻轻地有花误落入怀中,抬头望望桥边那棵高大茂盛的紫桐树,微笑的将它的孩子放入河里去继续追随自己的梦。
信步来到立志书院,这里曾经是大文豪茅盾少年时候的读书处,建国后作为乌镇幼儿园使用,于1994年8月更名为茅盾纪念馆。
走过两扇棕黑色门来到一方天井,白墙黛瓦围绕的小小天地里一株红枫正如火如荼的盛放。两层楼的纪念馆大堂正中间立着一尊茅盾铜像,周围悬挂着茅盾笔下的乌镇景物,给家乡的题字和文豪一生的轨迹见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的霞都开始念诗了,我也不甘于人后呀,赶紧多沾粘点文豪的文学灵气回去,让以后在写作时不再那么纠结矛盾。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幻想扬州的美景、美文、美食。那堪比天下无双的园林建筑,乾隆六下江南都要游玩的狮子林,风流才子唐寅的绝美书画,那让人口齿留香的扬州炒饭,而今一遇,的确让人无比震撼。
眼前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长提春柳更让人着迷,三步一桃,五步一柳,在这草长莺飞的四月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扬州当瑶池。瘦西湖的水已被历史侵润得温柔细腻,碧波荡漾的芊芊细水,枝叶低垂的杨柳依依,如丝丝淡烟,袅娜多姿。
放眼望去两岸的新绿嫩黄,无不昭示着春意正浓。穿梭于精巧典雅的园林里,赏亭台阁榭,怪石假山,流连在复道回廊中,探寻历史的痕迹。伫立在承载着美丽而又凄凉传说的二十四桥,那个曾站在这里吟唱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痴人何在?依偎在一树嫣然的琼花下,那个为了一睹琼花之妩媚的隋炀帝杨广又消失在何方?
有人写道瘦西湖的美就美在“瘦”字上,想她纤瘦的手腕—盈盈一握,想她纤瘦的腰肢--盈盈一握,甚至连水上的桥也是瘦的,杨柳也是瘦的,经不起粗俗的拥抱,因为她拒绝丰腴。那是多么贴切形象的描述啊。
在感受着文墨书香的诗情画意里,我早已分辨不出身在哪里,是来过就不再离开的梦里水乡,还是柳絮纷飞的烟雨江南。
我想我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了山温水软的江南。不是连白居易都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迷失,我在这一刻彻底的迷失在四月生机盎然的春色里。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