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好的自己,从成为自己的“知己”开始

别人眼中的自己

有一天,我的朋友跟我说:“我给你提一个小建议……”。听完后,我的第一反应是:“Oh, No! 我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

或许你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我们时不时需要为自己的无心之失而向身边的人道歉;或者,自己因为弄砸了某事而内疚,因为没达到自己或他人设定的目标而气馁;更多的是,无意中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己的“自我感觉”相距甚远。但我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已正是基于自己的言行作出的评价,要改进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和评价,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的,尽管我们每天都照镜子,但我们竟然习惯了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真正地”认识自己“!

要知道,大部分人都因各种原因和顾虑而不会直接指出对方的不足。因此,遇到给你意见(建议)的人,应当加倍珍惜,感谢那些曾经给我们提意见的人!

试试换个角度认识自己

外事不决问“知己”,然而“知己”难觅,更甚者“知己”常不在身边。对于大多数人,等我们能听到几句来自“知己”的反馈时,自己的短板(不足)产生的负作用早已成为“完成时”。是的,来自第三方“知己”的反馈往往效率太低!

有更高效可行的办法么?可曾记得先贤奉行的“日三省乎己”的律己名句?既然第三方的么馈如同“远水难救近火”,与其通过他人被动地认识自己,何不“自助”之。然而,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毕竟不多,否则为什么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呢?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说》

是的,大多数人都不曾像研究“他人”一样认真地研究自己。我们总是不自知,常常过于自信,以为自己可以驾驭复杂的局面,对问题的风险估计不足;我们或又过于保守以至于欠缺自信,甘于平庸而错过许多机遇。

成为自己的“知己”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研究他人或许还行,理性地剖析审视自己总是不易。那么,更为可行的做法则是——成为自己的“知己”。

试想一下,你是否有那么一两位知己好友,熟悉得不能再熟,关系好到无话不谈,你能经常帮他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给他有用的建议,率直地指正他的缺点。既然你为“知己”分析透视,可以直言不讳,如果把自己当成你的一位新“知已”,你便能经常地给这位“知已”建言献策,帮助自己进步了。

要做更好的自己,从成为自己的“知己”开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负 magin 这里引出了“负 margin”的问题: 负margin用法权威指南:The Definitiv...
    Kobe丶阅读 2,934评论 0 0
  • 今天是12月31日,2017年的最后一天。今天有人问,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哦,你有什么感想吗?我一时蒙了,脑中一...
    暖晴汝阅读 1,813评论 0 1
  • 一、表单 表单是专门用来收集用户信息的 表单的格式 method 属性规定如何发送表单数据(表单数据发送到 act...
    苏打丶观阅读 3,3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