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谈到关于思考的问题时,忽然觉得自己挺像老师说的“榆木脑袋还不自知”的样子。看来,是该好好敲敲自己的榆木脑袋了。
李老师通过"电视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个话题,引发了关于如何思考因果关系的讨论。现在,我个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手机破坏了我和先生的沟通。借此机会,我要好好分析一番。
平日下班回家,我都很希望能与先生做一些交流沟通,工作也好,生活也罢。可是,现状是,我们一同坐在饭桌边,他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偶尔的几句对白,也都离不开女儿。比如:瑶瑶,你这么大了,要学会自己吃饭呀!要吃鱼不?让妈妈帮忙夹一块吧!仅此而已。每当看到先生玩手机、看电视剧时,我就心情郁闷难耐,觉得罪魁祸首,就是那把破手机。然而,今天第一次用李老师的因果关系分析法,认真分析这个问题后,才逐步了解真实原因。老师给出的方法是:
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有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
1、A不一定是B的理由。
2、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3、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从这三个层次,针对我个人的问题:手机破坏了我和先生的沟通,分析如下:
1、手机不一定会直接导致沟通问题。虽然表面上,是玩手机导致先生没时间跟我沟通。
2、手机不是唯一导致沟通问题的原因。因为占用时间的还有电视,游戏,做家务等等。
3、手机不是导致沟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虽然手机也许是占用时间最多的一项,但选择在某时某刻做什么事情的决定者,还是我们自己。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对“夫妻沟通“这件事来讲,我们尝试几次后,都没有好的效果,于是我们自然回避了比较困难的,而选择了比较轻松愉快的玩手机、玩游戏等。
至此,问题分析该进入第二环节:如何达到有效的沟通?我认为也需从三个角度来思考:
1、 是否有沟通的意愿。平日里,先生还是会主动跟我说说话的,虽然不是每次结果都很好,但意愿还是有的。
2、 是否有合适的方法。回想最近几次沟通,感觉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能让对方准确的领会自己的意思,于是误会加重,进而无法继续交流。所以,关键问题,应该是不懂如何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有效的沟通。
3、 是否关注结果并改进。以前沟通失败后,都是各自生闷气,很少主动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次还是用同样的方式,结果依旧。所以,接下来,每次沟通后,还得做总结和改进措施。
分析至此,问题总算有个解决方案了,接下来就看执行效果了。不得不说,这近半月的读书,让我收获很大,真的很感恩遇到李笑来老师,遇到简书简友们。期待在这里,与你们一起,每日一点思考,每日一点进步,向更好的自己慢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