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状态特别不好。一下午都在为了几个数据来回折腾,弄得脑壳儿疼,脑袋浑浑噩噩,涨得难受。
那日更的内容就随心一些,写写我的头发历险记算了。
我经常折腾头发,这次是年前没有整,所以上周就跟铭总约时间,总算约在昨天把头发做了做。
于是,花了大把时间和大把银子, 又一次给自己整了个新造型。
乍一看,自己觉得效果还不错,虽然只是在原有长度上修剪了一下,做了个蓬松,但让我这张脸倒是瞬时温柔了不少,有了些许“女人味儿”。
看来,铭总还是很懂我的。一方面知道我能留到个中发很艰难,另一方面也觉得我的职业不太适合很潮的发型。
小哥在店里熬了几个小时等我,午饭都没吃,看见新造型也没说啥,“呵呵”几声应付了过去。
我嘚嘚瑟瑟回到家,倒是被两个臭小子给嘲讽了一番,说我特别像“泰迪”!
我说:只是头发看起来稍微卷了一些,发量显得多了一些,这样显脸小呀!
哥哥说:脸大跟头发多少没有关系的,脸大就是脸大!
弟弟说:我还是觉得你以前的发型好看!
哼哼,两个钢铁直娃,一点儿都不懂怜香惜玉,我是不是得考虑要个三胎?是不是得造个女儿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工作 以后,我基本上每半年都要换个发型,但是真正满意的其实也不太多。
从上学时候的清汤挂面的短发,到后来也曾经留到长发及腰过,那时候烫着大卷儿,喜欢穿裙子和长靴,外表看起来应该是文文静静的样子吧,不过应该没坚持半年就剪短了,毕竟那种发型不太适合我大大咧咧、粗粗拉拉的内在;
再后来因为生娃,就彻底剪短了,之后基本就一直是各种的短发,不同的是头发的颜色会变化一下,或者会稍微烫一下。
不过,那时候的发型真的是雌雄莫辩,帅气逼人!
这不是我自己夸的,是我的兄弟们这么觉得,其中还有一位实习的妹子觉得我表里如一,生生喊了我一年“大哥”。
我丹叔家孟姨,第一次见我的时候,是慈善总会的一次捐赠,我负责接待,顶着一头短发,着一身西装,当孟姨夸完“这小伙儿真精神”以后,华哥生生笑了好几天。
我可能太适合短发了,干脆利落,每天洗脸的时候就能把头发洗了。
虽然郑州的天气会让别人的发型一会儿三七分,一会儿二八分,但我的头发只能零分。
说实话,能够一直遇见适合自己的发型师很难,尤其是我这么专一的一个人。
后来,之前一直给我剪发的店长回老家发展了,我就一直没有遇到特别合适的发型师,直到遇见铭总,第一次从他那儿剪完回来,好多同事都觉得我跟马伊琍太像了,这倒不不是说咱想跟明星沾什么边儿,是铭总剪的短发特别适合我,而我自己最喜欢那个“狗啃式的刘海儿”。
于是,我为了这个“狗啃式的刘海儿”,就一直就保留着超短的短发。期间,为了变换一下心情,还和铭总合作过染过一次灰色,特别洋气又好看,我后来怕校长心脏受不了,于是赶紧拍完照留念就染回了深色。
但是,那短暂的灰色一直留在我心中,一个字:帅。
去年,我可能年龄大了,突然不想折腾了,而且想变得女人一些,加之疫情居家时间比较多,于是就干脆把头发留长了一些,结果还是被修成了短发。
今年,无论如何我也没同意铭总让我再剪掉3-5公分的建议,所以他只好给我修了一点儿,烫了一下,建议我过两天再染一下颜色。
这次,我很喜欢这个发型,能扎能披,而且不管跑步还是码字,头发往耳朵后面一别,又是那个干脆利索的我,一点儿也不累赘。
有人说,头发是女人的第三生命,剪一次头发是一次新的开始。
网上也有人分析女人经常换发型是什么心理,分析 几条好像说得都很有道理。
我觉得自己的发型应该是跟某一阶段的心境有关——
无牵无挂,有大把时间的时候,就留一头长发,每天用心呵护、细心打理,优优雅雅,文文静静;
鸡飞狗跳,娃喊爹闹,工作家庭都要顾的时候,就一头短发,偶尔换个颜色,剪个层次,风风火火,利利落落;
尘埃落定,内心富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发型就没那么重要了,只要觉得适合自己,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就可以了。
现在的我,好像才知道怎么爱自己,觉得自己特别珍贵,对自己很满意。
所以,好像越来越容易满足。
对于这次的发型,即便很容易“炸毛”,但真的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