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分享第163天
中原焦点团队初26 程莉云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投射作用的直接效果,是个体的主观意向对于社会认知形成的影响作用比认知对象本身的特征还要大,即个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大于认知对象客观特征在社会认知中所起的作用,即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 社会认知中的这种“喧宾夺主”的投射作用,使得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人格特点投射到客体身上,从而将一些本不属于对象的心理行为特征强加到对方身上,掩蔽了客体的真正的人格心理特点,扭曲了客体的真实面貌,形成对客体错误的认知图式,使得认知中的客体不是像客观中的客体,而是越来越趋向像个体本身自己。如个体在社会认知中的心情是愉快的,则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判断将趋向是肯定性质的,若个体的心情是不愉快的,则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判断将趋向否定性质的。这是投射作用消极的一面。 投射作用在社会认知中也存在积极作用的一面。由于投射作用使得个体总是趋向把对认知对象评价判断成与自己相类似,总是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主观经验“先入为主”地来认知评价他人。因此,投射作用会使个体在对确实与自己相类似的人进行社会认知时,对客体的评价判断会更加地轻易、更加地精确、更加的到位。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存在投射作用的特性,后被利用发展成了一种心理测量法,即心理实验研究中常采用的“心理投射测量法”。即通过对他人个性测量中的评价而可测量检测出评估者本身的个性特征。因为,个体在对他人个性测量时,将自己的许多心理人格特点投射到了对他人个性测量的评价上。这种方法比直接对评价者进行个性测量的效果还要好,这种通过个体测量他人而对个体进行测量的间接方法,避免了个体在直接进行自我测量鉴定时所可能存在的自我赞许倾向的影响。因此,心理投射测量法,是利用投射作用原理而设计出的对个性心理进行测量鉴定的一种比较客观、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
心理学上说的投射效应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投射法
投射”这个词,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所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此种内心深层的反应,实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而这种基本动力的探测,有赖于投射技术的应用。 投射法:向受测试者提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其自由发挥,分析其反应,然后推断其人格特征。 利用这个方法设计的测验称为投射测验。 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测试中的媒介,可以是一些没有规则的线条;也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只有头没尾的句子;也可是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被试来编故事的结尾。因为这一画面是模糊的,所以一个人的说明只能是来自于他的想象。通过不同的回答和反应,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个性。 具体方式是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者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