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双执行事务合伙人”之间如何进行权责划分/合理分工(附上市公司案例)

实践中“双执行事务合伙人”模式的私募基金在中基协备案时,可能会被反馈:两名GP之间如何进行权责划分/分工?

另一方面,虽然“双执行事务合伙人”模式相较于一般的“双GP”模式更具优势,但也可能会涉及相关风险,具体可参见《“双执行事务合伙人”基金VS“双GP”基金:优势和风险比较》。因此,两名执行事务合伙人之间,最好能就权责划分/合理分工事宜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约定。

例如,非管理人GP是否可以引荐/推介/介绍投资人?另外,针对两名执行事务合伙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募资规模分工,操作是否合规?笔者理解,在不触及监管红线的情况下,包括执行事务合伙人在内的第三方均可以向管理人推荐投资人,但涉及的基金募集法定程序应当由管理人具体执行,而不能由非管理人GP代为执行。

本文拟就题述问题为相关读者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参考(同时后附上市公司参投基金案例中涉及的安排供参考)。

……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正式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任何问题均需结合具体情况予以具体分析。若有与本文内容相关之疑问、建议或合作需求者,可在与本公众文章联系。

公众文章 往期推荐:

基金“双执行事务合伙人”之间如何进行权责划分/合理分工(附上市公司案例)

【最新案例汇总】设2名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基金产品案例(2022更新版)

私募基金份额回购协议的违规/无效风险以及变通思路

“对赌”业绩未经审计或存争议,如何影响投资人行使回购权或补偿权

【研究报告】私募资管产品未完成清算/底层资产未变现,如何认定投资人损失及其金额?(12种思路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