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为什么说他的截拳道不是中国传统武术?原因是这样!

在武术界,只要一提起“中国功夫”四个字,就会让人联想到李小龙。“中国功夫”成了李小龙身上的标签,二者几乎可以划上等号。

李小龙师承叶问,“咏春拳”是李小龙的入门功夫,自幼开始刻苦修练。

当他来到美国,接触了其它国家的一些格斗术之后,开始意识到了咏春拳的不足,也认识到了中国武术的缺点。

为了弥补中国武术的不足,李小龙创立了截拳道。

截拳道到底是什么意思?李小龙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但是从他的只言片语里,大致可以看出他对截拳道的立场和对中国武术的态度。

他曾经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纵然仍叫自己的一套做中国功夫,但已对中国传统武术失去信心,因所有派别,基本都是‘纸上谈兵’,咏春派亦不例外。因此我所走的习武路线是讲求实效的街头打斗,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场。”

可以看出李小龙对中国武术包括咏春拳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认为截拳道虽然名为中国功夫,但是它的实质并不是。

在李小龙看来,截拳道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具体的、开放而包容的武道体系。

这个武道体系对世界各国任何优秀的格斗术都不排斥。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截拳道的含义,那就是“截取全世界各种优秀的利于实战的格斗技巧为我所用。”

截拳道就是综合各种武技,取长补短,接近于街头打斗的一种综合技能。

李小龙的这种理念,成为了现在最为火爆的综合博击MMA的雏形。

因此李小龙被誉为MMA之父,这一点,就连以举办MMA赛事而闻名的UFC总裁白大拿也是承认的。

那么什么是MMA呢?从它的字面理解就是无限制格斗,参赛选手可以综合使用拳击、巴西柔术、跆拳道、散打、泰拳、摔跤、空手道、柔道、截拳道等技术动作。

融合了各种武道优点的MMA,弥补了单种武技的所有缺点,形成了一个全方位攻击的格斗体系。

在MMA格斗的过程中,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①对手处于远距离时,这时候可以发挥出腿的优势。那么跆拳道的各种腿法就可以派上用场。

②当对手近距离时,那么泰拳就可以发挥出“膝”和“肘”的威力。

③当对手贴身时,则正是发挥柔道、摔跤等技能的好时候。

④当自己倒地时,则巴西柔术就可以派上用场,巴柔的各种地面技巧,可以在倒地之后迅速控制对手!

从上面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不论处于何种不利的境地,都有相应的武技来应对。

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争论到底是哪种武技厉害的口水战。事实上,这样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各种武道,各有优点,各有缺点。

李小龙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有了他的截拳道。

后来的散打,实际上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他的博击理念是“远腿近拳贴身摔”,所以说,散打可以看成是去掉了“巴柔地面技”和泰拳“膝肘”技的MMA。

MMA就是将各种武技综合起来,扬长避短,接近实战的格斗。参加比赛的选手,如果只精通一种武技,那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武技。

这样的比赛,己经非常地接近街头格斗,这种思想,这也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初衷。

综合博斗克服了各单种武技的缺点,比如跆拳道的特点是:防守用手,进攻用的腿,类似于中国古代武术界的一句谚语:“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

腿在进行攻击时在力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跆拳道用腿攻击对手时,所发出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的一腿全力踢到普通人的身上,轻则伤,重则残。

但是如果对付其它武道对手的时候,它的缺点也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跆拳道大量的腿部动作都是高抬腿,而在大多数武道中,最忌讳的就是高抬腿。

因为腿一高抬,就会造成下盘空虚,对手有可能趁机近身进行抱腿摔。

只要一贴身,跆拳道就失去了优势,一旦倒地,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不光跆拳道如此,就连以站立为主的散打、泰拳、拳击等,一旦倒地,比赛也就宣告结束了。

对于站立与地面相结合的“桑博”来说,也是力求在倒地之后迅速降伏对手结束战斗。

但是对于巴西柔术、摔跤来说,倒地,那只是战斗的开始。那些擅长地面技的选手,就希望一开始就将对手拖倒,以便于施展各种地面绞杀技巧。

在李小龙的电影里,也有经典的站立格斗与地面缠斗的场面,其指导思想就是截拳道的综合博斗思想,也就是MMA格斗的雏形。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李小龙成实现了他的中国功夫梦,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武道史上的一个传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感恩和同学们聚会,同学们给我红包。 2. 感恩今天开工,收到老板的开工红包。 3. 感恩今天驾车去上班路上通...
    诗羚阅读 288评论 0 2
  • 最近闲下来,无聊刷了一下延禧攻略这部网红剧。原本只是消遣消遣,欣赏一下华服和狗血剧情。没想到这一追就没停下来。 近...
    回忆背包阅读 706评论 0 1
  • 这是我周围的两个人的事例。 一,朋友,我该如何对你 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我的发小,自小就形影不离,两小无猜,无话不...
    禅园听雪阅读 549评论 3 4
  • 有时候,和师父黄俊华说的一样,教练真的很简单。特别是学过身心灵课程的朋友,是要反复问一个问题,自己就找到答案了。 ...
    光年313阅读 47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