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机缘在朋友处发现他居然有一本《爱伦·坡的怪奇物语》,彼时它与其他一众面目模糊、内涵臃肿的书籍一起拥挤在地板的角落,好在坚韧的塑封缠裹了它最后一丝尊严。典型哥特式封面,鲜红淌血的字迹、空洞暗黑的呐喊将波诡云谲的氛围烘托到顶。就连日常口嗨嘲天讽地蔑万物的毛姆都不得不赞服他的天才,神级阿根廷作家、写出《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博尔赫斯都称他训练了自己,心甘服膺,当然博的《恶棍列传》及其他对巍峨文学殿堂、播撒赤诚热爱、展露广博纪念而作的贡献亦不遑多让;与此相较,D.H劳伦斯谨慎沉静的”恭维“就显得节制平淡许多,这可能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对于写出了《虹》、《恋爱中的女人》,广为人知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他来说,对情感大胆、甚至离经叛道的表达,更可能是对自身深层内核的藏匿、逃避与伪装,作品的突破常规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他内心秘而不经、隐而不宣的忠实。眼误,初始把D.H劳伦斯误读为P.D詹姆斯,也许书面阴郁的风味、恐怖的气息不自觉逗引侦探小说的神经。《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是她多年前之于我的入门读物, 新鲜出炉的女侦探迪莉亚·格雷有点像初入社会的我们,硬是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鲁莽“(在外人看来)与抽丝剥茧的细致缜密守护了自己作为”侦探“一职的荣誉。近年其后阅读的《第五个死者的告白》、《教堂谋杀案》、《无辜的血》反而没有引起更多共鸣,事实上阅读当口时有冗余、出戏之感,喜爱程度显著降级。
近年回归侦探小说要从劳伦斯·布洛克雅贼系列说起,从《画风像蒙德里安的贼》开始欣赏蒙德里安的画作,有时看着甜点盘里汁液不经意的点缀都能联想到他;最爱要算他的《八百万种死法》:城市里有多少种孤独,就会有多少种死法。简直酷毙了。雷蒙德·钱德勒《找麻烦是我的职业》、《长眠不醒》、《漫长的告别》、《高窗》、《再见,吾爱》、《湖底女人》,永恒的马洛,值得永恒的怀恋。安东尼·霍洛维茨《喜鹊谋杀案》、《猫头鹰谋杀案》古早对称的构图,一脉相承的风格,完美呈现惊喜的案中案。读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先尝为敬,中世纪三部曲《圣殿春秋》、《无尽世界》、《永恒火焰》紧随其后。近年倾读其《危险的财富》文章开头残酷的猎杀、关于斗狗血腥肮脏的描述、恶人自有恶人磨衍生出因沉尸而崩塌的后背及卷入滔天巨浪中的罪恶,至今历历在目;《白色病毒》女主托妮·加洛曼妙的身姿、干净利落的出手及其与老板斯坦利·奥克森福德一家的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对病毒最初的了解从很多年前毕淑敏《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花冠病毒》,最近听到她的消息是一本游记,谈她如何随旅行团去观看印度恒河的焚尸炉,切身感受到生活在不同地理经纬、不同人文环境、不同历史传习的人们对待死亡截然不同的态度。想要了解印度、初窥门径,库沙那瓦・乔杜里非虚构写作《史诗之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是一个很好的切口,看看不同的文化,看看不同文化里的人及其普遍的生存样态,有利于我们更加中正地理解自身。作品即使不完全是作者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他的侧写,观察肯照片有感而发,内涵丰富、情感丰沛、多少带点自恋,万人迷的潜质,部分投射在作品的男主人公身上。与他大约同一时期的约翰·欧文给人的感觉又有所不同,通过他们写作方向的差异、不同风格作品的呈现更加重了这种认知:《盖普眼中的世界》有点他自己自传体性质,《苹果酒屋的规则》、《直到找到你》甚而《独居的一年》、《第四只手》,“寻找”一直是他的写作与人生主题。人们无不在寻找,无论是寻找同类或者寻找曾经流变我们身侧的外物,我们无不在这一众寻找当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完整自己。法国作家皮耶尔·勒迈特《天上再见三部曲》:《天上再见》、《火光之色》、《悲伤之镜》外封人物硕大的独眼、直抵人心的强烈情绪跃然纸上,不同民族与国家对事件的阐述方式或许会有差异,但人类共通的情感能够轻易地将他们牵引在一起。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至今不忍再看,他的《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留待时日增厚脏腑才读。有的伤痕与你的出生一样注定、无力改变,经过一生都无法彻底治愈,尤其在每天还有新的伤害发生的语境下,言说、讲述、书写只是尽量地缓解这种与生俱来、行死不灭的疼痛,却从未有能够痊愈的可能,而作者心中觉悟明知。
日本推理小说入门东野圭吾不得不说,自己印象比较深《湖畔》独善其身的共谋比湖底的海藻还要来得缠人窒息、阴冷湿凉;《圣女的救济》我不是想害人,只是不能忍受与你再在一起的生活,世界上最近最远的关系,至亲至疏夫妻;开头读到老太太颤颤巍巍地挪动,内心就想痛哭的《红手指》;冲着木村拓哉观影的《假面饭店》;配合夏季时令沿途听完《盛夏方程式》,小大人恭平稚嫩可爱的嗓音萦绕耳旁;《沉默的巡游》让人不由想起一起真实案件,引发身心强烈的不适及对命运不公的无助呐喊。学生时代的宫部美雪,《所罗门的伪证:事件、决意、法庭三部曲》,厚堪防身,冰冷的电话亭、时差的接力、决战的屋顶。伊坂幸太郎啼笑皆非的《恐妻家》:妻管严的夜宵应该吃什么?如果吃杯面,从拆包装到吃完其实一直都在发出声音,这样会惹怒妻子。那么,妻管严夜宵的奥义到底是什么呢?《恐妻家》给你完美答案;《杀手界》:善渡者死于泅,“守时即是守身”哈哈;《疾风号》:莫名其妙、阴差阳错、精巧绝伦地”无故“死亡,不时串场的托马斯小火车。不过,比于伊坂的幽默,我更欣赏奥田英朗《精神科的故事系列:在游泳池、空中秋千、锅男》:看似白目圆润、实则举重若轻的伊良部医生,外形芭比、内在金刚的护士真由美,千奇百怪、不乏可爱的就诊人员们,于嬉笑怒骂间完成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疗愈,读过的人无不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大山诚一郎《绝对不在场证明》:不知记忆在哪里因何拐了弯,总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出于了解被害人家里楼道的阶梯构造而仿制之,进而实现复仇计划;他的《诡计博物馆》、《密室收藏家》、《全员嫌疑人》、《ABC字母表谜案》闲暇时同样值得一观。高野和明《消失的13级台阶》把生与死的边界、人与力的角逐演绎得异彩纷呈,在救赎别人的同时自我获得重生。前几日邻居装修,梦野久作《脑髓地狱》跃入脑海,惨遭电钻持续精分的神经,无奈坠入它的网罟。夏,昼日炎炎,傍晚外出,京极夏彦”百鬼夜行“系列氛围妥帖,良友于伴。阿加莎《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让我想起幼年与母亲午夜观影的温馨时刻;其另一部作品姐妹俩打网球,妹妹不慎将姐姐的帽针楔入后脑,姐姐从此智弱终生,这个场景至今难忘,从此对于尖状物产生莫名的猜疑与惧怕。福尔摩斯勿需赘言,不过读取原文还需要对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有所了解与一定程度的喜爱,如此更有利于深入品味内中意趣。听广播剧通读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声控的我,对声音的热爱凌驾其他一切表达。日本自己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家要数松本清张,从《黑色皮革手册》出发,《苍白的轨迹》、《时间的习俗》、《交错的场景》、《夜光的阶梯》、《眼的气流》、《点与线》、《火与汐》、《雾之旗》、《死之枝》、《彩之河》、《火之焰》、《眼之壁》、《水之肌》、《绚烂的流离》、《证明》、《疑点》、《共犯》、《强蚁》、《卖马的女人》……一路饕餮,谐情入理的表达方式造就酣畅淋漓、欲罢不能的极致阅读体验。日本小说很多都带有悬疑推理色彩,即便读主写历史题材的井上靖《冰壁》皆发此感,男主的死去及与之关联的前辈的死亡,一样引人猜疑。包括写出《白色巨塔》、《命运之人》、《女人的勋章》、《女系家族》作品的山崎丰子皆然。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说史的部分暂待涉猎,其他悬疑推理如《桃源亭事件》、《孔雀的遗书》、《山河犹存:燃烧的中国魂》等读来亦是佳作,镜鉴中日文化,融会贯通,试读可解答一些疑惑。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全六辑你绝对值得拥有,通俗晓畅,古文些微、无任何文言旧事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轻松揽读,渔获颇丰,是目前最推荐的一部推理类文具,令观者身临其境,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