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写作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蹭热点,不论时事,不媚俗,不做作,不记流水,不含沙射影,不牵强附会,不软文,不硬广。当我们能做到这些个「不不不」,我们还能写些什么。从当初“妈妈去上班了。饭在厨房里,回来热一些。”机械式的记录留言,到毕业后我们多少会在QQ空间里,微信朋友圈里发几句充满哲理的鸡汤。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我上初中时,老师教我们写文章要有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干什么事情先问个意义何在,到头来没有使我离文字更加亲近,倒是学会了如何衡量事情的利弊,对错早已放在一边。


工作后,各种制式合同各种公文格式,我们生怕犯错误,习惯复制粘贴居中对齐加页码。时间长了,就连看鸡汤短文,都能尝到一股淡淡的套路味道。


我们习惯生产套路却时刻防备,怕哪天自己被别人套路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当作一种修行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