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这么多关于电影的文章,从关注我自己,到关注小儿女的情怀,到关注家族的历史,再到关注国家和这个世界。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国家的墓园里,有许多国家首脑的墓志铭。某个角落里的一段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想改变世界,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不能,所以我想改变整个国家;但是等到我的年龄再大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国家,那我就想我的愿望就是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是改变我自己,那么我自己改变了,同样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我的顺序似乎是对的。电影里也会涉及到这些,这些普遍的人性思考,透过电影来呈现的时候,我发现异常的精彩。短短的两个多小时,浓缩了个人、国家、民族的思考。经典的力量,就是你时刻可以感受到对于人性的探索。无论这样的探索对于群体的意义,但是对于个体的生命有意义也是可以的。无论是普罗大众的,还是小众思维的都是可以的。给这些影片一个允许,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信号输出。 黑泽明、张艺谋陌生又熟悉的两个人,被我此刻的编织在了一起。 1.他们同样在探索:“我”是谁? 《影武者》里影武者只是一个盗贼,在影片里亦不详其姓字;而《影》里影子是有名字,影片里也出现了他的母亲。影武者一直都在追求和信玄的内外在的统一,追求不仅外在相似,内在也要相似的这个过程,最后在整个过程中寻找到了信玄以及这个家族的精神力量,从而接纳自己;而影子一直都在自己和影子中挣扎庙堂之上,众人眼中,他从容有度、举止得体,强迫自己是受人尊敬的都督子虞。直面自己时,恢复成那个只能睡在地上,怕黑、怯懦的影子。影武者挣扎二者合二为一,而影子挣扎如何挣脱合二为一,甚至可以取代。一个意识里被另外一个人渐渐的同化;一个意识里始终有个“自己”而且时常“自己”要谨守外在又想超越“自己”。 萨提亚女士说:我们都是宇宙能量独特的显化,在这样的显化过程中,我是谁?我是我的影子,还是我就是我?导演想传达的是什么?这样的人物设定一定反映了他对于人性的思索。在我看来《影武者》只是传达了我是我的影子,后面带着觉醒;而《影》更多的传达我就是我,我可以是我的影子,我更多的是我自己,我可以超越我的影子。电影的背景水墨山水来温润这个人。中国古老的山水画,有着宁静的美学,这样的文化滋养的人,有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张艺谋也许更传达了,我就是我,我可以超越……。 2.他们同样在探索:“我”从哪里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文化,不同国家的导演自然也呈现不同的文化。 《影武者》家族的文化。信玄标志性的基调——山。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左骑兵像风一样快速地向前冲;中路军如同山林一样徐徐前进;右骑兵则势如破竹的像火一样迅速席卷而来;而主将则稳若泰山一样在后方指挥。 《影》民族的文化。太极图和水墨山水的中国道家的文化智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阴阳交汇的刹那间生发破敌的智慧!也只有这样的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可以萌生对于自我部分的唤醒、提升、反抗! 3.他们同样在探索:“我”到哪里去? 《影武者》的结尾,在旁观战的影武者悲愤而起,举起大旗冲入敌阵,枪声响起,结束属于这个平凡人之不平凡的一生。以一人而结束了一个家族,一个灵魂的倒下,家族从此倒下。 《影》的结尾,影子终于杀死了主公,沐浴阳光之下但在今后他是继续以主公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还是向众人说出真相,回到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张艺谋选择了留白,如山水画的留白一样…… 不同的文化总会有不同谢幕的方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我”最终的选择也会有千差万别。 如果说比较,我到愿意说是呈现。两位导演用各自的视角,呈现了不同的“影子”的故事。生命也好,文化也罢,因为相同而连接,因为不同而成长!就像人的两只耳朵,彼此存在,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