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禅,通常指的是四种禅: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修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三无漏学中的“定”。其作用有二:

一是可以降服烦恼,使心获得无上的安乐。但不能根除烦恼,类似于将一面镜子擦除干净,时间长了,依然会惹尘埃;

二是可以在一生结束之后,投生至色界天和无色界天,享受定业的殊胜果报。比如寿命极长,具备广大神通,没有粗重的身体等。不过果报结束,会继续进入欲界轮回。

很多外道将禅定当着是最终目标地,但在佛教,定是修行过程中的“加油站”,具有定力,可以使觉性更加勇猛而迅疾,同时,不会被欲流世间所牵动。如同一个人学会了游泳,就能对抗流动的河水,更容易回到岸上。

禅的定义是静虑。意思是止息妄念,将心投入到一个固定目标中进行审察。以实修的次第及其表现而言,一个禅心(禅那之心)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也就是五禅支:

一、寻。

什么叫寻?以呼吸念为例,找个安静个地方,闭上眼睛,或坐,或卧,然后试着将意念专注到呼吸上。这个过程就叫寻,找到目标的意思。寻是禅心开启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可以借助呼吸时,气流与鼻孔或上唇的接触,让将心念安放在上面。但只能去感受那个触点,而不能幻想任何画面。

寻的阶段,要清空所有的思想和感情,接近于无念无想。只专一觉知呼吸。

二、伺。

接下来就是最难的一个突破点,将心念长久地保持在呼吸上,也就是伺,待在一处的意思。因为我们的六根习惯了不停地接受外界事物,六识习惯了不停地做出反应,所以当不用它们的时候,就很难受。正如一个爱哭的小孩,不理他了,他就闹过不停。

在伺的阶段,身心会强烈抗拒。如果伺的时间开始增长,可能会产生一些类似于身体震动,某个部位异常疼痛的情况,甚至出现幻觉。都属正常。这时候就能很明显感受到业力之手是多么的强壮。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咬牙坚持。

同时,还不能让心过于紧绷和紧张,这会导致很多禅病,比如脑袋发胀,眼睛疼痛等;也不能过于放松,会导致昏沉。就是很容易昏昏欲睡。

正如佛陀所说:琴弦太紧,会断;太松,则弹不出声音。因此,最好是在心里没有什么事,精神又比较好的时候修定,会事半功倍。

三、喜。

喜是意念长久平和地处于一个目标之后,禅心生起的标志。当观呼吸不再是一件让人紧张和痛苦的事,有喜悦感生起,那离定就不远了。以前列举过喜的几种表现:比如汗毛直立,或如触电一般,强烈一点的,如波浪起伏,一阵一阵的喜受;甚至可能产生踊跃虚空的感觉。如果是那种遍满周身的喜,那就是进入安止定的前兆。

四、乐。

乐,就是通常所说的禅悦。说明正式入定了。它跟喜的区别在于,好比人在沙漠走行走,焦渴难耐,这时候看到眼前有一片绿洲,叫喜;喝到绿洲的水了,就叫乐。前者是过程中发生的,后者是结果后发生的。

五、一境性。

所谓一境性,就是心与目标合二为一了。在观呼吸的寻、伺阶段,心念与呼吸是分开的,我们正在想办法让两者长久地合在一起而不能,像一对要磨合的夫妻。随着越来越专注,心念和呼吸开始相融,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可以参与进来(正如恩爱的夫妻不会有第三者),产生了一个很纯粹的、没有任何杂染的境界。

通常只要经历过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对佛法生起难以磨灭的信心。

当心具备以上五种禅支,就为初禅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但还不能说获得了初禅。这还只是刚开始而已,接下来还要用五种方法去巩固,即初禅的五自在:

1、转向自在:能够在出定后把心转向于诸禅支;

2、入定自在:能够在任何想入定的时刻入定;

3、住定自在:能够随自己预定的意愿住定多久;

4、出定自在:能够在所预定的时间出定;

5、省察自在:能够辨识诸禅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定慧之路 广超法师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
    觉通国学社阅读 11,256评论 0 16
  • Kelly自言自语:这一品的内容很丰富,真的佩服星云大师,公案、故事、诗句、经文信手拈来。下面这段话是这一品中印象...
    cakellyli阅读 6,411评论 0 2
  • 连续两天计划着下班后去骑行,终究未尝如愿。不是心情不好,是人下班了,乌云却上班了。都在同一时间点,地上行人如织,天...
    风影骑迹阅读 399评论 0 2
  •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是找出关键句,从而找出其中的主旨。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他沟通的主...
    啊_土豆烧排骨阅读 5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