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找家
一、活动背景
建构区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区域,每当选区时孩子们会第一时间冲到里面去,今早上的活动区时间中tt 、qq、zz三人在搭建区中开始了“建设工作”。
二、收区时间到
(一)观察实录
收区时间到了,三人一听收区音乐响起,手舞足蹈的相互提醒到“收区了,收区了!”然后用手脚并用将“大楼”从楼底部推到,积木哗啦一下散落一地。
zz将散在地上的十厘米左右长的长方形一块一块垒起来,垒成15快高的长方体,他试了一下比他的下巴还高,抱不起来,然后从顶上拿下来5块送回橱子。之后用了同样的方法整理长积木。
qq坐在地上摆弄积木,时间8分钟,没有在进行收拾整理工作,直到ss叫他赶紧收拾,他才一边玩着,一边送几块积木回去。
ss一直在橱子边将积木快速的往回送,整理的时候拿一块放一块,抓到什么就送什么。9点5分其他区域幼儿收好活动区,班级老师开始进行评区活动。
(二)教师分析反思:
1.幼儿听到收区音乐能有意识的开始收拾整理工作。
2.收区时没有整理的策略和方法。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没有分工和合作。收区时qq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收拾中。zz选择先分类垒很高,然后再从上面那一小部分送回去,重复这个操作。
3.收区时间过长,以至于影响了后续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支持策略
1.教师采用视频、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因为搭建区收区一直是很慢的区域,平时为了跟上活动进程,有时老师提醒他们抓紧整理,本次的观察目的是了解搭建区收区慢的原因,因此采用默不作声的方式,没有进行干预。
2.利用餐前时间,带领幼儿一起观看活动区整理的视频和照片,进行讨论:为什么每次收拾整理建构区材料时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呢?大家认为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这个区快速的整理?
三、我有好办法
(一)观察实录
幼儿观看视频和照片,进行讨论:
我:你们从视频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他们把积木推到了,积木乱七八糟的,收拾的时间很长。
我:为什么会用这么长时间呢?
幼儿:因为他们不赶紧整理,qq还在玩,zz的积木放很高,但是他拿不了,浪费了很多时间。
幼儿:搭建区用的积木很多,放的时候没有分工。
我: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搭建区整理的更快?
幼儿:可以和拼摆区、布艺拼贴一样分工合作,有人送材料框,有人叠桌布。搭建区可以有人往橱子里放,有人分类整理散开的积木。
幼儿:不能推倒积木,推到很乱还容易砸到别人。
孩子们讨论着自己的好办法,我鼓励大家画下来,贴在搭建区进行尝试,看看哪种收拾速度更快。
(二)教师分析与反思:
1.幼儿能通过积极的思考,找出搭建区整理速度慢的原因,并且积极想出用解决办法。
2.幼儿能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把在其他区的好的做法迁移到搭建区中。
(三)支持策略:
鼓励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想到的好办法。
四、活动价值
搭建区作为班级区域中的一部分,在分类整理中对幼儿的数学思维有着促进作用,合理的利用活动区整理时间,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习惯养成带动其他活动,如整理书包、玩具等,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
在本次的活动中,教师先采用观察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发现问题,然后利用零散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幼儿讨论中进行提示和总结,梳理好的做法。做到相信儿童,支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