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阅了一两页社会心理学,我们大多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总是有误区的,认为心理问题是有心理障碍,其实还有发展性心理需求。
最开始接触的是沙盘游戏,自费学习了赵会春老师的团体和个人沙盘,李焰博士的叙事治疗----遇到更好的自己。我发现这个群体里人们善良而富有温情,这让人更想了解焦点技术。
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当代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不理解现在的孩子心灵非常脆弱,时隔多年,当我再次走进那所医院,发现从前冷清的医院,住满了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孩子,心理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背景:
1.物质的丰富,良好的生活环境,降低了孩子的抗挫能力,
2.丰富多彩的教育,孩子自我意识提高,更高的精神追求。
问题: 低抗挫能力和高精神追求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
3.家庭环境,家长是从过去“苦难”的环境走过来,所以家长的家长的教育模式停留在她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容易改变,难以改变的是家长经典条件下的定势思维。
问题: 环境在改变,教育方式只发生极小变化。
4.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问题:人中龙凤只是少数,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凡。
.......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整个家庭,对个人都是一场艰巨战。
焦点技术可以为教育和教学带来很多帮助
焦点技术的思路:积极导向、未来导向、资源导向、行动导向
首先明白对人的理解
(1)一个人不等于他的问题本身,问题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2)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资源和潜能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3)一个让你会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决定;
(4)每个人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已经竭尽全力做了可以做的;
(5)每个人都是愿意努力实现自己想法和愿望的;
(6)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认可。
积极导向、资源导向
教育感悟:上课时,一后进生的孩子已经游离了很久,试图和同桌开启他欢畅的话题,我抽了一个问题,他回答正确,我说你看在分心情况你都能快速的找到答案,要是你认真倾听,一定能更快解决问题,非常聪明,他的嘴角不自觉扬起了微笑,肯定了这个结论,后来那节课他打起了12分的精神。他是一个成就感极低的孩子,一年级时吐字不清,记忆非常慢,当然也非常懒惰,从28分一步一步的走向及格,循序渐进,根据个体差异。积极导向,寻找他身上细小的资源,不断的放大他身上的资源。
“上课你想睡觉,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当你做不起的时候,你是怎么坚持寻找到答案的”
未来导向、资源导向
“当你坚持学习后你会变成什么样?” “当你希望的情况发生事,会有什么不同?”
“在这周学习效果较好的时候,你是怎么做到的。”
未来导向 、行动导向
“这一周你可以试一试你想到的方法,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试着多赞美孩子
赞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自尊,创造动力。
1、直接赞美
2、间接赞美,其他人赞美的话加上自己的感受去赞美。
3、自我赞美,“这很困难,因为......你是怎么做到的?”
重新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