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写给妻子的绝美情书

沈复,陈芸是表姐弟,沈复在十三岁时见表姐陈芸"才思隽秀"回家后便告母亲"若为儿择妇,非淑珍不娶。"

陈芸比沈复大十个月,他一直称呼陈芸"姐姐"(个人感觉这个称呼有点苏)他们婚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恩二十三载,后陈芸血疾复发,撒手人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林语堂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言辞似乎有点过誉,但见林语堂对其喜爱程度可见一斑。不过,我总想,想陈芸这样蕙质兰心的女子,现实生活还是不要有,存在文学作品就好了,因为"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强极必辱。"

世上聪慧的女子固然不少,但带点灵气的却难得。有一个灵慧的女子终生相伴,应该是每个男人在心底不自觉的期冀。《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就是这样一位主。

陈芸文化修养极高,她既可以与沈复畅谈文学书画,又能强辩腐乳卤瓜;又有一双玲珑巧手,既能采集蚕丝织出五彩线衣,又能选购时物做出一席好菜;陈芸聪慧有余,以草虫尸体为饰,装于草木土石之中,使得插花盆景看起来活灵活现,以假乱真;她又非凡灵气,以屏风为影,种植以豆苗花卉,使得窗帘看起来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如此妙人,却在正当美好的年华黯然辞世。陈芸始终忘不掉相依为命下落不明的弟弟,放不下为丈夫沈复物色已久却被豪门强娶豪夺的小妾憨园……难以理解,我难以理解的不是陈芸费尽心思为丈夫筹谋娶妾,而是她得知小妾被人强娶后的耿耿于怀,以至于旧病复发,缠绵病榻,最终一病不起,香消玉殒。

有时候觉得,陈芸的苦难多是自己造成。痴情者多薄命,恩爱者难白头。一个人对人对事全心全意,结果往往不但难随遂人愿,而且要独自承担。为丈夫物色已久的小妾别人强娶,友人赠送的女婢趁乱卷走盘缠逃了,这本都与陈芸无关,但她却偏偏皆引以为为责,使得血疾一再复发,终于气若游丝!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浮生六记》,我对沈复一直无感,甚至有点讨厌。陈芸的病逝固然有主观原因所致,但是另一方面则是沈复不能顾家所致。

沈复真真是个生活没计划又不会养家的酸腐文人。他明白处家人情,非钱不行,但却终日玩弄花草,沉湎诗文。既不能读书挣得功名,又难经营出殷实家私,只把责任推给家人误解或小人作梗,但始终不能逃脱自己放浪形骸任性而为,最终夫妻被父亲逐出家门不说,陈芸生病时还掏不出银两取药求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这也只是我一厢情愿地为陈芸打抱不平,但陈芸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她曾几次说到"只怪我情痴。"

所以,怪我(陈芸)情痴罢,不曾怪你(沈复)不善营生,这一世的欢喜,坎坷,匆匆而过,也就这样吧,而那些来世之约,也算了吧,因为我认为沈复不配陈芸。

而我觉得沈复唯一可爱之处,就是他能够在回忆浮生之中,陈芸始终占据回忆的大部分时光,他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我们心中那个可爱的芸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浮生六记》这本书怎么样,好看吗?她有个同事癌症早期,在医院里,一边治疗,一边在看《浮生六记...
    苏二读书阅读 11,539评论 11 21
  • 文 / 艺文小舍 我是一只 小小的萤火虫 在漆黑的夜里 亮着写有你名字的灯笼 我是一个 小小的精灵 在悄无声息的园...
    艺文小舍阅读 867评论 48 67
  • 上周大家一起讨论了管理学的相关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而根本目的则是提高效率。这周参考...
    光熙杂谈阅读 985评论 2 3
  • 暄: 两年前有个医生在问诊时问过妈妈刷牙是否刷舌头,他没有强求, 但妈妈试过, 只要牙刷一碰舌头,妈妈马上会恶心得...
    liqi_carol阅读 163评论 0 2
  • 01 今天,叶子突然发了一条信息给我们:“亲爱的们,我重回单身队伍了!” 得知这个消息,我震惊了一下,就立马回问她...
    BeHind_H阅读 2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