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从小,我就不喜欢“学习”二字。每每听到老师父母苦口婆心地规劝“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之类的言语,都让我烦不胜烦。不过这也只是内心的小小叛逆,外表上还是装作好学生的模样,一路顺风顺水的来到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我觉得学习模式和之前可谓是大相径庭。不会有老师强迫你必须每天学习什么,很多问题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一提就过去,而不会每个方面条分缕析地展示在你面前,更多地是提供一些相对应的阅读书目,让你自行加以研究领悟。实质上,大学的学习更强调主动探索精神,自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大学中常见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同学间自行准备后考出的分数孰高孰低,差距异常悬殊,其中奥妙便在于不同的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中学时代老师反复强调的“学习方法”如今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那么,同“相亲”一般,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法呢?我想,不妨参照日本作家斋藤孝在他的著作《学会学习》中提到的三点:
1.明确自己的目的
2.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方法
3.掌握“制胜球”
这三点缺一不可。
1.明确自己的目的
当你站在“学习”这场旅途的最初点,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何要学习?”曾经的我对学习之所以产生厌烦心理,是因为我把学习等同于枯燥的教科书和层出不穷的作业,而没有享受学习过程中攻克难题、获取知识时的那种满足感与成就感。每个人遇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都会变得耐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看多久也不会累——我童年是个坐不住的孩子,可我迷上了杨红樱的校园小说后,竟一个晚上孜孜不倦连续看了她的三本小说,而且怡然自得,回味无穷。所以,当学习也变成了你的一种喜好,你就会朝着自己定好的目标坦然无惧地走去,就算遇到挫折也不气馁,反而帮助你不断磨炼自己的耐心与毅力。
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之后,你已经完成了认知自我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根据个性找到专属你的学习方法。从幼儿园的牙牙学语开始,每个人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然而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却是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常选择妄自菲薄——我也不例外。觉得"做不好是天性使然"或"像我这种类型的人,绝对做不到。"这是个很可怕的心理暗示,仿佛在无形中为你的不努力找到了一个"无可指责"的归宿。其实,并不是你的天赋不够,而是方法出了纰漏!
我们常说"天性使然",作为人,我们都喜爱"游戏",它让人感到轻松,舒适。同样,真正适合你的学习方法,绝不会让你感到痛苦,持之以恒也不会是难事。越是强迫自己就越容易心生厌恶,相反,当你寻找到与个性相契合的方法时,绝无厌恶与抵触的情绪,而且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2,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方法
在《学会学习》的第二部分中,作者不遗余力地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归纳出了16种伟人独创的学习法。其中,有歌德的"限定法",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出炉源于不断地尝试与努力,伟人们并因此获得了人生转机。每一种方法都对应着拥有不同性格与处于不同境况的人群,但其中又不乏适用每个人与每个领悟的学习策略,读来发人深思,收获满溢。
对我而言,启发最大的便是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和我的慢热性格有关,与人相处我总喜欢慢慢靠近、细水长流般的情谊。同样的,从开始学习到全身心投入学习我往往花费了太长的时间。如果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的学习,这对于如今快节奏的繁忙时代尤为重要。注意力不是天生的,只要后天用心锻炼,就能更快速、更专注地进入状态。
想要瞬间引发能量,做到彻底投入、心无旁骛,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件事。"并且,不完成每天的目标决不罢休,保证自己能在一天的某个时段中专心致志地学习。拿写作来说吧,文笔不会是一朝一夕所能锻炼出来的,任何神来之笔背后都是无数苦思冥想的推敲。有古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只是谦逊之词罢了,一瞬间的电石火花是无数日夜苦思的摩擦造就的奇迹。在《成为作家》这本指导写作的经典之作中,作者也展示了自己的方法:每天早起后第一件事便是来到书桌前,不要看书,就这么让思绪自由地流淌到笔尖,可以是心血来潮的幻想,可以是昨夜朦胧的梦境....集中半个小时的写作,不假思索地自由洒脱地倾注在纸上。
在"外界屏蔽法"中,斯蒂芬·金喜欢建立一个隔绝外界,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每当他进入这个世界,就能找回之前的激情,迅速进入写作状态。好比是一种创作型睡眠,身体在日复一日的行为下养成了习惯,就像做梦一样,每当同一时间走进书房,就会自动进入"做梦"的状态——写作。
如生物钟一般,养成这样的习惯不难,重点是在这个无处不充斥手机邮件的环境下我们很难与外界彻底断绝联系。我想起教我们现当代文学的大学老师回忆她当年备考博士的情形:为了营造一个全然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她将家中的电话线、网线全部拔出。除此之外,她还把咿呀啼哭的婴孩寄养在娘家数月,免了哄养孩子的麻烦。在这样的"清心寡欲"下顺利考取博士。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如"考博"般"闭关修炼"。我们只需要每日选定一个能与外界彻底隔绝的时间段,下定决定隔断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告诉周围人自己在这段时间的"隐身",在书房或外出咖啡店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目标,每天坚持下去便可变成一种习惯。
3.掌握“制胜球”
除了这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认知自我才能寻到的十六类原创学习法。斋藤先生随后便打出"立竿见影"的旗号,推出了九种速效学习法。其中,对于未来以文字写作为职业规划的我而言,"剪报学习法"是写作的"制胜球"。
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学时代老师常常要求我们做"错题集"。由于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而通过剪报的方式很巧妙地扩充了"大脑容量"。通过添加标签分类,写下评注感悟的动作,你在思考的过程中将素材一点点积累与镶嵌在脑海里。当你需要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相关内容调动出来,做到触类旁通。作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先生,印象中该是满腹经纶、天赋异禀之人。直到阅读了高信先生的《鲁迅的剪报》一文,才知鲁迅先生做学问、写文章也使用剪报,这个习惯也被妻子许广平证实。
鲁迅先生的剪报内容,包括重要的社会事件的报道、社会各方面对这些事件的反应,还有文坛信息以及敌友对他的作品的评论甚至攻击,再就是一些光怪陆离的市井新闻等。这些剪报大多为写作杂文之用。事实上,亦正因为鲁迅杂文“所涉事实,剪报为证,宗宗件件,有案可稽”,故“文章所论,则有的放矢,弹无虚发。嬉笑怒骂,风水生起,摇曳多姿中,显现娴熟的斗争艺术和强大的战斗威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因为学习不顺利,就消极地断言"不适合自己"或"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你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妨努力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行动模式以及思维倾向,比如你是如何记忆的?在什么地方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当你做到"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几点,掌握属于自己的"制胜球",你就能体会到学习的有趣之处。"制胜球"所带来的成效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亦会发挥功效,让你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