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世人的眼中,西楚霸王项羽与懦弱的刘邦比起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我们通常把英雄期待为最后的赢家,可在与刘邦的博弈中,项羽大败。
今天我要站在项羽的角度去告诉人们项羽式英雄必定失败的原因。
项羽的鲁莽和残暴葬送了他。项羽曾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人,当他看到秦始皇出游时,他便说:“彼可取而代也。”这言语之中透露出了几分狂妄,但项羽更多的还是鲁莽与凶残,在项羽打赢了亥下之战时,因为有人不服从,他便大怒,一下子挖了坑活埋了20多万人。易怒,不计后果的性格让他做出了杀害20多万人的决定,这些人还是俘虏,这引起了天大的民愤,天理难容。而刘邦则正好相反,他每攻破一座城池,就与当地的百姓约法三章,以德服人。两人的做法存在天差地别,失去民心是项羽失败非常重要的原因。
项羽不如刘邦会用人,缺乏领袖才能。刘邦有张良、萧何、韩信等等一大批人才,刘邦还有一双会发现人才的慧眼以及包容一切的仁心。项羽好不容易有了个范增还不会利用,不听范增的谏言。宋义好心好意给他提出建议,他只是因为这话与自己的意见向左,便大怒杀掉了宋义,甚至连宋义的儿子也不放过。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宋义说:“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宋义提出了多么好的建议啊,可是项羽不听,要直接去打,理由是士兵没有粮食了。可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坚持一下又何妨呢?项羽硬是脑子一根筋,非但没有把宋义的话听进去,还因为宋义与自己意见不符,找了个机会直接斩宋义头于账下。自己手下的人才提出了好的意见,就算自己不想实行也不能把人家杀死啊,这是一个统帅该有的基本原则。宋义之死并不算亏,最可怜的还是范增,拥有那般的智慧,却摊上了项羽这样的君主。因为刘邦率先夺取关中,项羽便认为刘邦有反叛之心,设下鸿门宴请他吃饭。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赶紧动手杀掉刘邦,谁知愚蠢的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就算让项庄舞剑也无济于事,直到樊哙冲进来搅局,范增好不容易设的一个局,就因为项羽的愚蠢夭折了。作为一个好的君王,善于听取贤才的话,分析利弊,这样自己的政权才会愈加强大和稳固。
项羽还输在政治决策上。刘邦手下有一批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而项羽则是全靠自己的想法,他攻破了那么多城池,明明可以向中原进军,可他却要衣锦还乡,回到那偏僻的楚地去炫耀自己,哎,多么的愚蠢和虚荣。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他却把唾手可得的大好中原拱手相让。接着他学习周朝分封诸侯,导致叛乱,自己还要焦头烂额地去处理这一大堆事物。最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走投无路,突然发现江边有一小船,当地亭长愿意驾船带他逃离,可被项羽拒绝了,他觉得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被世人惋惜的同时也让人可笑。刘邦在被追杀时,百般逃命,苟且偷生,才换来了天下。项羽仅仅就因为一次失败,便再也无法反击。他是楚王,应具备一位军事家理应有的政治情怀和信念,应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应懂得收放自如才能重振旗鼓。可见项羽不仅缺乏政治决策,而且又不具备卧薪尝胆的气度,他不败誰败!
项羽是个英雄,但充其量是个沙场英雄,不是可以夺取天下君临天下的英雄。他有的只是热血和理想,却缺乏君王的仁义,智慧,信念和远见。
真可谓是英雄末路,末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