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宝筏(白话文)

家庭宝筏

汉阳别樵居士编纂

(少年丛书第一编)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好色必死

第三章 纵欲则学业无成

第四章 纵欲则子孙不蕃

第五章 节欲

第六章 制心

第七章 避嫌疑

第八章 戒谈闺阃

第九章 谨交游

第十章 勤职业

第十一章 禁淫书

第十二章 禁挟妓

第十三章 论妾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

第十五章 及时婚配

第十六章 奸近杀

第十七章 名节

第十八章 保全用人名节

第十九章 溺婴堕胎

第二十章 因果

第二十一章 考验功过

汉阳别樵居士编纂  商丘市寿康文化译

[原文] 第一章 总论

天堂地狱。判于一心。清浊之分。升沉之本。古有真人。反情复性。淫机永息。清净自居。虽处五浊。如登四禅。如是之人。永脱众苦。乃有迷人。性为情役。淫机炽然。积极下堕。爱河滔滔。流为镬汤。欲火炎炎。化为铜柱。若此之业。非由外来。皆尔一心。自感自应。嗟尔人斯。一念反观。若清若浊。为升为沉。了了自知。如鉴取影。胡不自决。从迷入迷。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试读斯编。其言甚苦。具陈祸福。广设是非。遒人木铎。如是而已。我劝世人。见者闻者。荡尔邪思。开尔觉路。杜众恶门。植菩提果。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译文]第一章  总论

上天堂或是下地狱,就决定在人的一念之间。清心与浊念正是二者的分界线。自古就有真人,驱除情欲,回归本性,永息淫秽心思,只存清净念想,虽然生活在五浊恶世,却也如登四禅之境。像这等修真之人,岂能再受众生的烦恼。可仍有痴迷不悟之人,本性受情欲驱使,淫念旺盛一心堕落。把那滔滔爱河水,变成地狱中的汤锅;把那炎炎情欲火,化为受刑之铜柱。像这样的罪业,并非外界所加添,全是自身而造成。可叹这些人啊,为什么不去反思:或是清心,或是重欲,一者升天,一者堕落,就如对镜取影,一目了然。为什么不早些觉悟,还要陷入痴迷之境?就仿佛大海中一叶小船,迷失方向而航行。那么就来读一下这《家庭宝筏》吧,其中言语如良药苦口。它具体分析祸福之理,广泛列举是非案例。正像遒劲有力的铃声,使人闻声而惊醒。我奉劝世人,不论读到此书或听到别人讲解此书,都要洗涤邪淫之心,开启觉悟之门。杜绝恶念,广播爱心。否则一旦失去人身根本,必有万劫不复之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第一章总论 天堂地狱。判于一心。清浊之分。升沉之本。古有真人。反情复性。淫机永息。清净自居。虽处五浊。如登...
    空腹熊猫123阅读 877评论 1 1
  • 家庭宝筏 别樵居士编纂天堂地狱。判于一心。清浊之分。升沈之本。古有真人。反情复性。淫机永息。清净自居。虽处五浊。如...
    藏求阅读 516评论 0 0
  • (一)法会圣众 我亲自听见佛是这样说的。 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的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他住在一起的有大比丘僧...
    仁木阅读 18,853评论 4 11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4,351评论 0 13
  • 感觉自己有点神经衰弱,总是觉得手机响了;屋外有人走过;每次妈妈不声不响的进房间突然跟我说话,我都会被吓得半死!一整...
    章鱼的拥抱阅读 2,220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