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楼,又看到楼下的小弟弟被妈妈批评“你眼瞎呀,那么大个字看不见吗?”“这道题原来不是做过的吗?没见过这么笨的人,教一百遍都不会,你跟猪有什么两样?!”
类似的场景,相信没少在很多家庭里上演。面对一个“愚笨”的孩子,多少家长忍无可忍,一开口就想骂个不停。
可不管大人骂了多少遍,骂得有多凶狠,孩子的问题依然会反复出现,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越来越糟糕。最后难免会陷入一种死循环里,孩子越差大人越骂,大人越骂孩子越差……
育儿的路上,孩子的表现常常不如人意,不是做不好事情就是做错事情,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如果不批评几句总觉得受不了。
其实,孩子不是不能批评,关键在于如何批评。批评方式不当,分分钟能毁掉孩子的三观,来自父母言语的伤害还会让孩子一辈子都难以走出来。
所谓不当的批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
1.大人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一旦孩子表现不好,很多父母看见就炸毛了,总觉得气不打一处来,情绪怎么也压不下去。
于是,孩子难免就会受到来自父母的情绪轰炸,批评的语气要多凶狠有多凶狠。
看到大人一肚子火往自己身上撒,孩子惊慌失措不说,内心的恐惧和抗拒瞬间暴增,接下来不但听不进批评,还会容易情绪崩溃,最后彻底陷入了与父母的对抗中去。
大人批评的话语孩子已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接受了,因为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防御父母的伤害,以及如何应付抓狂的父母。
可见,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孩子也会深受父母情绪的感染,批评的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去。
2.口无遮掩地辱骂孩子。好多父母批评孩子,总有意无意就变成了辱骂,就像今天楼下那位妈妈一样,骂自己的孩子眼瞎,说自己的孩子跟猪一样。
这样刺耳伤心的话一旦说出了口,一辈子都收不回去,孩子听见最亲的人如此辱骂自己,脆弱的心灵不知碎成了多少片,那可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呀,你叫孩子情以何堪?
尽管那些恶毒的话是在父母气炸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但对孩子而言,内心简直就像挨了千刀一样难受。这种难受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轻易消失,只会不断累积在心里,多年以后再想起依然痛苦不堪。
所以,为人父母的你,批评孩子的时候尽量嘴下留情,别动不动就辱骂自己的骨肉,骂多了孩子迟早恨死你。
3.唠叨讲大道理。没有一个人喜欢听别人唠叨个没完,孩子也不例外,哪怕唠叨自己的是亲父母,哪怕明知道父母出于关心才唠叨的,心里总会觉得反感。
而爱唠叨的父母,本身就让人特别烦,嘴上不停地给孩子讲各种大道理,殊不知孩子耳朵都生茧了,心里早就不耐烦了。
大道理谁都会讲,说一两次别人还能接受,说多了就变成了一种埋怨,没人愿意听,孩子也会远离你。
既然批评孩子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可取,我们该如何是好?其实守住一个原则就够了,外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1.一个基本原则——只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评。所谓的针对行为批评,意思就是尽量对事不对人,孩子事情做不好,说事就好了,别扯到孩子人身攻击上去。
比如看到孩子写错了作业,你看到什么直接描述出来即可,然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再告诉孩子你的期望,接着给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改善的方法。
针对孩子写错作业这事你可以这样婉转地表达批评:我看到你这题写错了,心里有点着急,担心你的学习,我希望你下次仔细点审题,看明白了再下笔答题。
这样不带任何主观评价的说法,孩子听了心里也舒服,不会产生反感情绪,又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知道了下次该如何去避免同样的错误出现,从而在错误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也是在错误中获得成长的一种体现。
2.尽量保持情绪平和。大人情绪平和,说话不会轻易出现刺激词汇,孩子听了也不会反感抗拒,批评的声音孩子能够听得进去。
你的话只有孩子听进去了才会产生效果,否则说得再多水过鸭背等于白说,浪费口舌不说,亲子之间的感情也一并被浪费了,得不偿失。
3.批评的同时学会肯定孩子。虽然孩子事情没有能够做好,但总有的地方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的不足,看不到孩子一丁点的长处。
如果我们一直带着问题去看待孩子,孩子当然哪哪都是问题。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孩子好的地方,多肯定孩子表现好的一面,孩子就会深受鼓舞,积极发挥自己好的一面,表现自然越来越好。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做不好事情仅仅是暂时的,我们要以引导为主批评为辅。
批评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破坏性的,一种是建设性的。破坏式的批评方式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更大的问题;而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方式,不但能让孩子心服口服,还能让孩子在事情中学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