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言】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表达思想和记录各类事件的工具,他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沟通联结及爆炸功能。因此,如何学习和使用语言表达能力,是修行人应当极其重视的问题。

不同人言语所包含的意义和作用是有差异的,尤其是修行人或具有一定地位者,其作用更加强大。因而谨言慎行显得格外重要。

儒家《礼记•缁衣》有曰: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段话的意思:

“君子应当善用言语告诉他人,善用行动来引导他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顾忌到最终的结果,行动时一定考虑到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 行。

作为在红尘中的修道者,需要不断地向圣贤大德们学习,以期沿着圣贤教育的大道前行。

因为圣贤们所说所写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依照并且躬身践行,不仅可以修炼自己,还能够帮助他人。
   
大凡看书一定要看清楚弄明白,并且切实体验在自己身上,这才算是真正的受益了。
   
《大学》最核心的功夫,就在于“格物致知”上。
 
看佛经一藏(梵语“藏”有包蕴意,故佛教谓一切教法为“一藏”;或指一部藏经)不如参悟《心经》一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参悟《心经》一卷,不如解悟“观自在”三字。

《道德经》五千言,其要诀全在“虚心实腹”四个字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普通人的毛病,在于喜欢谈论人的是非曲直。

学道者的问题,在于固执一已知见。
 
我们要学习真人养真子经常警醒自己:
“过去所学习的,是众多知识和技能;近来所作所写的,或是自误自乐的诗词歌赋、或是粉饰太平的辞藻文章。检查起来,都是心上的疾病。
 
今天急切地要治好它。当默默地搜索寻觅产生此病的源头,素位而行、涵养精神;世间是非,置之不理。

憨憨傻傻,混混沌沌。万物无有,三际(过去、现在、未来)皆空;尘缘断尽,神气归根。大道已经得了,没有必要再寻高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未来时日有限,千万莫要随波逐流。”
 
言语行为相互照应。圣人称这样的人为君子。
   
如果能说会道却言行不一,圣人讥讽这种人为朽木、为粪土。
   
或者有人问:
那些读书人,经常引用佛说佛语来充实自己的文章,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今天的读书人,名利薰心,专门穷究虚幻华丽的文章来获取名利地位。
   
即便偶尔有厌离尘世的学者出现,大都不细思详考察“明德新民”为何物?“知止能得”为何事?往往违背儒家思想的精髓而盲目求仙求佛!
   
殊不知儒家所说“圣人”,即是道释二家所称的仙佛呀!
 
彼此之间争立门户,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这样下去终究是没有尽头呀!
   
白鬓老人说:
   
每每见到世间人读圣贤书,就象在闹市中跑马,大段落还没有分清楚、弄明白。怎么能够理解书中精髓呢?又如何敢期望他领悟大道呢?
 
古人说:读书千遍,其意方见。哎呀呀!一味怱怱忙忙地看书,虽然读了用五辆牛车才能装完的书,又有什么用呢?
             
覚明居士:

圣贤言教诲语谆,尊而奉行修己成;

倘能善慈兼天下,治国安邦助太平;

吾辈读书须用意,如切如磋在持恒;

大学格物致知理,老子虚心实腹盈;

佛经浩瀚观一藏,莫如心经把玩灵;

心经一卷言仍广,观得自在即菩提;

人病好言是非故,学道执己排异勤;

六根难净尘缘染,费时无着实堪怜;

思量急去察觉照,万物有无断舍离;

多知多能过去是,近期吟唱赋诗文;

检点无处不心病,今日急去理道循;

憨憨傻傻愚痴汉,人间是非笑靥迎;

三际皆空尘缘了,神气归根善养存;

言行一致涤心垢,退藏于密真修行。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四天  覚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