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瞻瞻2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共存,音与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伴随——这个循环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道明了万事万物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道理。

老子在本章中认为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着来看,他认为,没有美,哪来的丑,没有善,哪来的恶,没有福,哪来的祸,没有仁义,哪来的道貌岸然………

庄子《阳子之宋》写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美而不自知,吾以美之更甚。”

大道是在生活中间随处显现的,并非云深不知处。在生活中领会道的奥义,人皆用之,道不远人,远人不可为道。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要只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在不违反社会公德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支持和引导孩童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吧。

就像言语和风声不同,风吹是自然无心的声音。而说话必定先有了意念才能发言,言语若有偏见,孩童也就无法断定孰是孰非,无法断定是非说了就等于没说。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家长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孩同行久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