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前后,都可以祭祖。我们这里把清明祭祖叫作“做清明”,我今天就“做清明”来。
原来的时候, “做清明”很有讲究。小时候看到有人家做清明还烧几碟小菜,带上一瓶酒,几个酒杯,再加上鞭炮、黄表纸、纸元宝,用一个大一点的竹篮装着,有些人家还会带上几个纸标,这样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清明”祭品就有了。在祭祀时,一般都是在祖宗坟前先插标,据说这样做是既可以让祖宗明白这是家中后人来看他,也可以让那些孤魂野鬼知道,这不是孝敬他们的,插标大概是表明这一家先人人丁兴旺,是有后人来祭祀的标志吧(我是这样想的,不一定对)。摆好碗碟,斟上酒,请祖宗品尝子孙做的酒和菜,这叫“事死者,如事生”。酒斟好之后,烧纸烧元宝给祖宗,因为祖宗在下面(阴曹地府)也需要用钱,需要注意的是,烧纸和元宝的时候,不能用棍子拨火,据有经验的人说(哈哈,也不知道她们的经验从哪里来的),你用棍子拨火,就会把纸和元宝弄碎,那样祖宗就得不到了,所以不能拨,要烧完整的元宝给祖宗。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去祭祖,每一次黄表纸烧起来后,再点着鞭炮,那鞭炮一炸开,弄得菜里和酒杯子里都是纸灰,酒最后倒掉也就罢了,那菜也不能吃了,即使吃,也会让人有点嫌弃,毕竟谁喜欢吃有灰的菜。鞭炮炸了,最后是磕头,一般是磕三个头,磕头的时候很少有说话的,但也有求祖宗保佑或者说其它心里话的。
现在“做清明”越来越简单。前几年开始,我就没有烧过菜带过酒了,只在街上买点包子馒头水果,几刀纸、纸钱和鞭炮,带到山上祖宗坟前,把水果、馒头(包子)摊开,然后烧纸烧,纸钱,炸鞭炮,最后磕头。关于烧纸钱,还听到过一个笑话,说有一户人家,有一年出了事,家里人就到半仙那里去过阴,半仙说,祖宗嫌他们没给烧过钱,家里人说烧过纸钱呀,祖宗说,你们烧的都是那“一亿元”的大票子,拿去用的时候,人家都找不开,怎么用? 这两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祭祖仪式也发生了变化。就拿去年和今年来说吧,祭品只是买了一些水果几个馒头包子,再加几刀纸和几打冥票。觉得祭祖炸鞭炮纯属陋习,且有增加山火的风险,没有必要,就省了。今年祭祖是和老婆一起去的,儿子因为忙,没能来。祭祖是传统,也要代代相传,想到这儿,我和老婆在祖宗坟前开玩笑说,等我们长眠地下的时候,不知道儿子会不会在清明冬至的时候来看看我们。老婆说,儿子肯定会来,我说那可不一定。我说以后祭祖要带着儿子一起来,让他继承清明冬至祭祖的传统,也好让我们百年之后有人来祭奠,坟前不至于太冷清。我还和老婆说,今年过年,一定要带着儿子来给祖宗上坟,不要忘了。在三伯坟前祭祀的时候,想到三伯对我的好,还是忍不住和老婆唠叨了几句,可唠叨有什么用呢?再好的人,最终还是要化为泥土,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人就是这么可怜,所以,活着的时候,人要对自己好一点。人很可怜,也很渺小,在茫茫宇宙中,人根本算不了什么,在历史长河中,个体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对别人好,对万物皆应善良慈爱。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在三伯坟前都有许多感慨,难道是三伯在冥冥中引发我思考?
谨以此文字作为今年清明祭祖的记录,也谨以此文字作为对三伯的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