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言传不如身教,这话不假,孩子耳濡目染家庭里的一切,当然会染上家庭里的习惯。
像我们成年人,身上会有家里的影子,比如待人接物、行为举止、思想教养、金钱观和价值观等。
有时候不经意的动作,亦或说话口气,不学家里父母都有“功力”。每个孩子都会在最初的家庭氛围里学习,生活,最后延伸至婚姻,处事方式,生活态度等各方各面。
有的人不顾孩子在场,就会和配偶吵架,辱骂,争论,甚至大打出手,一个人对另一半的态度,以及整个家庭的付出,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不要觉得孩子小,一切都不懂,不要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不能逾越老子的管控和教化。他是一个单独个体,有思想,有认知,有觉悟的好不好?
原生家庭的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可能在孩子小时候体现不出来,是带有隐匿性质的,但一定会在某一时刻显现,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认识一位女孩子的母亲,平时很强势,嘴巴不饶人,有理没理都要占三分,老公被她“驯服”的妥帖至极。
每次吃饭都要吃完一碗,都指使老公盛饭,饭后碗一推,自顾自的去娱乐,时间久了,孩子都看在眼里,也那样对父亲大呼小喝,她不以为然。
后来孩子大了,学会顶嘴,她一教化,孩子每次都说你对我爸不也那样吗?驳的她哑口无言。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影响到女儿了。
现在家里,有人宠着,顺从,能说明你将来也会碰到这样的男孩子吗?未必。
同样另一个男孩子的父亲,平时对妻子不尊重,孩子也学会了他那一套,愤怒、吼叫、鄙夷、骂骂咧咧,出言不逊,孩子也看在眼里,对母亲也是一样不尊重。
后来父亲改变了,对妻子温柔以对,态度和蔼,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对母亲,哄逗母亲开心。
家庭成员里,孩子是最心灵感应的一个人,对父亲母亲都有一个长久的刻画,没有人敢否定的事实情况,就是自己一点都没受家里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指出,哦,你太像你父亲(母亲)了,那么这个像是怎么来的呢?除了面部表情,还有一举一动,说话方式,走路习惯,为人处世……
这就是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环境里熏化出来的结果。还有为什么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崽子会打洞”了。话粗理不粗,家庭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会是一生。
一个家里和和气气,父母恩爱,浓情蜜意,相互尊重,体谅,关心,孩子学会也是这些,同时也会是一个乐观,自信,宽容大度,健康人格的人。
一个家里乌烟瘴气,父母离心,相互指责,想互谩骂,自私,漠视,孩子也会感受到,未来会自卑,小气,心里的阴暗面积也不小吧?
父母之间相处的气场,孩子除了感觉到,还会学到,即使不走心,都能入木三分。
有一个相亲故事这样说到,女孩子到男孩子家里去见面,男孩子父亲帮母亲干活,和母亲饭桌上相敬相爱,互相夹菜,浓浓的爱意传达,一团和气,气氛的感染,使女孩子义无反顾嫁给了男孩子。
另一个女孩子到男孩子家里见面,男孩子父亲颐气指使,不但不帮忙,还挑三拣四,饭桌上更是一副太上皇做派,盛气凌人,唯我独尊架势,使得女孩子决然离去。
两个故事里都说明一个家庭氛围里的气场,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情,因为生活上惯有的思维和模式,早已经植入到孩子的心里了。
每个孩子都会有家庭的影子,每个孩子都会在父母的相处中学会爱或不爱。爱就是点滴,就是细微,就是平凡生活。
家庭里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父亲爱母亲,母亲爱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