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

「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农历十月,刚过月半,这几晚月色都很清朗,气温愈是低,空气愈是干净。每每走在这样的冬夜里,慵大就会想起一篇一直十分钟爱的文章,不足百字,却处处透着生命清亮亮的光,照得人心亮堂堂。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接近一千年前的农历的十月,气候一定与现在差不多。那年的苏轼刚刚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走出来,在黄州做着一份连签字权都没有的闲职。

那夜月色也似今时今日这般好,穿堂入户、照得天地分明,引得「解衣欲睡」的苏子当下重新披衣:见到这样好的月光,怎可不与人同赏?

遂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彼时张怀民也是黄州一介小官,因为同样的原因谪居于承天寺,恰好怀民也未睡,大概也被这样的月色倾倒——你看,性情相通的人就是这样默契。

庭下月光如水,空明澄澈,树影婆娑,苏轼不过寥寥数字,便是天清路阔的气象,心定定,让读的人不禁都想要看向这一千年前劈面而来的月。

通篇都没有说两人寺内中庭散步说过些什么,这些大概也并不重要。在高度一致的灵魂深处,语言本就苍白:譬如佛陀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彼此了然如对镜前,语言文字都是累赘。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世上多得是比眼前更美更耀眼的月,多得是比此处更雅致的园林,但能领略此时此景的,却只有他们两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他们相视而笑,坐看月中天。

谢谢这两个「闲人」,他们心地清亮亮,带我们看到千年前的月光和竹柏。


图 | 庸二      文 | 慵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哲学家...
    孟云凡阅读 1,481评论 0 14
  • 过年在家期间,与在外地工作好久未见的好友吉吉出来聚了聚。 因在过年期间,我们驱车转遍了整个县城也没找到一家开门的饭...
    鲁北王力宏阅读 241评论 0 0
  • 这世界的样子,就是你看到的样子。
    拉长的影子阅读 221评论 0 0
  • 01 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一开始只是一段场景亦或对话,之后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对方。日积月累中,彼此才有了更多的交集...
    李梓妍Li阅读 726评论 4 6
  • 一、填空题。 1九下的单元主题是比较语变为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比较一变v的阅读方法在同中求异在一众球童能从一定的角度对...
    玫兰妮阅读 1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