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最好的世界中,因为它是由一切可能性中选择而来的。”(莱布尼茨)
“我希望,每一天都是盛世”
我希望,每一天都是盛世
喜欢每一天,忙碌庸常的早晨
锅碗瓢盆好听的声音
喜欢水果、麦片、牛奶、甜点、阳光
在桌上,鸡蛋洁白
珍惜每一粒米晶莹剔透
——阮宪铣《越来越喜欢庸常的事物》
学校开启“项目阅读研究”行动,我给大家预热,借用了这句话做题目和开篇语:
“我希望,每一天都是盛世。”
我知道,随着项目的展开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在等待着我们,也在等待着我们大家一起去创造!在这过程中,我相信,“我希望,每一天都是盛世”。
我一直觉着,生命本身是最应该被感知、在意和觉悟的,只是会在不同时空展开而已。我们每一天的变化只不过是现场和情景的转换。所以,学校(或其它的职场)不仅仅是一个劳作、赚得薪酬、养家糊口的地方,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生活现场和不可替代的生命道场。如果在这里的工作生活人物关系等等的质量是低层级低品质的是不够丰富多元的,那么我们生活生命的质量也应该是不高的,更谈不上“幸福完整”。
这就是我们要上好课要做好课程学校要发展师生的一个根本理由!
此在就是最好的存在!
所以,“项目阅读研究”可能就只是一个行动,肯定也不是唯一选项,应该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或者是“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而已,但它触碰到的很多深层次东西确实需要我们正面应对。很多东西,在我们内心深处是绕不过去的。我觉得,这哥行动里面其实就涉及到这么一个重大命题:我们想要一个怎样学校!我们爱这个学校嘛?
其实,每一项行动,就像生命基因一样,都是有全息效应。
只要直面和朝向我们的内心,在每一个行动前在每一次行动时,我们都必须时常面对这样两个话题的灵魂拷问:
1.教师:如何匹配和助力学校发展?
2.学校:如何发展和成就一个教师?
就是说,学校可以为学生(或教师)创生一个什么样的现在和未来、提供多少种可能、创造多大的发展平台和展示舞台?我们(教师)能够为学校、为学生打拼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而且,这样的话题,我觉得还都不应该是静态的,都应该是动态的,都应该是进行时,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义涵。
作为一个个的个体,我们的选择与行动、发展与进步只有与学校发展同步与学生成长同频并融合起来,才可能与学校互相赋能、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赋能并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潜能。这种关联,我们自觉出来了,感到的就是使命就是动力;没有觉察到这一层的,感到的就是任务就是压力!这中间有意义和价值!
是的,现实是很骨干,但我们需要超越。“太多的人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做这个世界的极限。”(阿图尔·叔本华)其实这世界不是这么回事的。
由一个小小的项目行动,而追问学校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我觉得我们其实是在追问生命是什么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但是,“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泰戈尔《吉檀迦利(12)》)那些美好的事物,永远值得我们去向往,去想象,去奔赴,去创造!而在这过程中,我相信,每一天都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