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屌丝初梦
层出不穷的网上募捐机构像雨后春笋般活跃在我们的朋友圈,如众筹,水滴筹……,只要你病情属实,提供个人的病例及身份信息就可以被发布到网上,进行爱心募捐。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病者的经济压力,能帮助一个家庭脱离一病毁三代的窘境,还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大爱之风。但随着网络普及,太多的募捐花样不断翻新,同时也引来民众很多的质疑。
听说小区里有个女孩不幸罹患白血病,很多社会爱心人士得知住处后纷纷赶去探望。
女孩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病情被诊断出后,学校对其进行小范围的募捐活动。面对身边至亲的同学不幸染病,好心的同学们决定为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们纷纷拿着自制的捐款箱在县城的各个门店里来回穿梭,即使咧咧严寒也没有阻挠她们为同学募集爱心捐款的脚步。
每到一处,大家或多或少的捐赠一点,表达着自己的心意。随着捐款事件越演越烈,人群中连续不断的生出不同的声音,而这种情形犹如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面对一个可爱的花季少女,对于她的遭遇,大家无比痛心,很多民众为了更深入的表达自己的关怀来到这个不幸的家庭。这些人群中有劫后余生的老人,有萌动可爱的孩子,有一腔热情的青年还有感同身受的病友……。
女孩的家在本县一所黄金地段的小区,二楼大三室,足有130平。这样的房子在当地应该算是很高档的,均价一平也在5千左右。后来随着知情人士的爆料,女孩的父亲是开大车的,是为自己开,光一辆大车价值少说三十多万。这让一些爱心人士开始不淡定了。
人就是这样,何为同情心?同情心往往是对混得不如自己的人又遭遇重大创伤之后产生的怜悯之心。女孩得病不假,值得同情,也值得被赞助,但身为监护人的父母,坐拥上百万的资产不动,去募集甚至还不如他们的爱心人士的捐款,不免让人心里像挨了一闷棍,各种不爽。
后来父亲出来申辩,说房子和车子目前不能及时的卖掉,所以才向各位爱心人士募捐,也感谢各位,并承诺爱心款用不完会及时返还大家。即使这样,由此引发的社会效应也没能减弱,后经民政部门介入,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坊间仍对此忿忿不平。
某天去理发,闲聊中店主问我“你房子多大?”
“70不到,怎么了?”我被问的一头雾水。
“那家你捐款了吗?”店主煞有介事的问。
“捐了点,不多,怎么了”我因捐了为数不多的50元略感内疚。
“人家房子130,你房子70,你还好意思同情人家”店主一脸鄙夷。
我被臭的竟然说不上话来。说实话,我听说这件事后,捐款只是出于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而已,并没有想太多。
毕竟孩子生病让人心生怜惜。但听说他家房子比自己大,资产比较雄厚,内心还是像吃了口苍蝇,说不出的郁闷,这让自己为数不多的爱心付出打了大大的折扣。
怎样的家庭才是我们救助的目标?什么样的情况才可以进行社会募捐?国家的法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规定,而捐款后的去向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监督。
爱心捐款本身是自愿无偿行为,为什么引来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层出不穷的网络捐款机构真的能坦坦荡荡的一路向前,为更多的不幸家庭提供帮助?我有点担心,担心这样无底线的求助过早损耗掉公众的爱心,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走投无路。
上段时间我们初中同学进行了一次针对脑瘤患病同学的爱心捐助,大概60名同学,募集爱心捐款两万余元。
其实我们的捐款数也只能算是尽到绵薄之力,但让我深感惋惜是他居然没有买城乡合作医疗保险。160元一人,这是最基础的保障,也是国家提供的唯一福利保险。即使在省城就医,报销比例也在50%左右,而我们的两万元也只能够他初次手术的百分之五十。所以哪怕借钱也要上最基础的医疗保险。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就医的患者,对国家的这一保险认识不足,老感觉我不生病这一百多块不就等于捐给别人了?凡事有个万一好不好?你既然没这份爱的初心,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怎能奢望别人对你投入爱心呢?
写到此,想起上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五岁的女儿笑笑罹患白血病,父亲罗尔给女儿筹集医疗费,通过小铜人公众号将自己撰写的文章进行推送。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会给笑笑捐助一元,同时开通了赞赏功能。之后募集的钱款高达二百多万,再之后罗尔被爆出有多套房产,深圳的医疗报销也很有力度,而笑笑的花费完全在家庭的可支付范围之内。在此事件中,罗尔更多想到的是家庭质量的保证,他不愿因为女儿患病让这个家的生活质量,至少是在经济上受到影响。很长时间罗尔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认定为戏弄大众爱心的刽子手。相应的小铜人机构也被打上恶意推广的标签。
我并不认为罗尔的行为是欺诈。何为欺诈,欺诈的前提是恶意的。笑笑的生病是事实,罗尔的初心是为了女儿治病也是事实,国家并未对个人募集的底线做具体的规定,他没有限定有多少资产就不能进行社会募集。相对于小铜人借此推广,我感觉也并未不可,恰恰是这样一种形式,却有可能成为我们爱心持续的基础。
小铜人的承诺是大家动动手指就可以为笑笑多捐助一块钱,无需让大家真刀实枪的投入捐款。企业通过此种方式获得推广,而笑笑的治疗也可以从中获益,把广告费用转移到公益项目难道不是件一举两得的乐事?
我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我隐约感受到了公众爱心在逐渐被消耗,我害怕真正需要治疗的人得不到救治。
在身边,大概十个家庭便有一个家庭中的一个人罹患疾病,医疗的花费没有界限,人们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医疗上更是如此。有钱买不了挽救不住的命,但却可以享受最好的医疗资源。进口和国产的医疗器械也好,药品也好,差距甚大。
打个比方,一个家底一万的家庭和一个家底1000万的家庭同时有一同样患绝症的病人,一个花光一万元,病人在家等死。一个花着1000万在医院等死。你能说反正是个死,何必浪费国家医疗资源,过度消耗个人财富?这是社会伦理需要讨论的问题,在此本人知识确实有限,不便在此深究。我们再折回来讨论企业推广这个问题。
通讯还不发达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有社会募捐这样一种形式,大多的社会救助都是通过记者的发现及广泛宣传募集资金。
而对于捐赠者来说,受助者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捐助行动中是发自内心的无私捐助。
而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一人一块钱,一天就可能上亿的募集,这充分展示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但太多的社会求助慢慢的在消耗公众的爱心。
求助者对自己设定的底线不同,同一种疾病对于不同捐赠者心理上却有自己的底线。
我能在何种情况下,对怎样的家庭实施捐助,超过自我底线的募捐很可能让捐赠者感觉受到欺骗。久而久之,便会对此类消息自动屏蔽。社会也会陷入冷漠。
耳闻国外富豪举办的大型慈善会,国内的富豪一般不会应约而往。我对此不甚了解,但听说在这样的慈善会上富豪的捐助在提高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自身也会受益匪浅。
企业可以享受政府在各个方面的优惠和开放政策,这让国外富豪都趋之若鹜。而中国没有,他把慈善建立在人性的无私上,这让人不可思议。人心是趋利的,你让一个人只懂付出,不得回报,这样啥事能做一辈子的堪称圣人,平凡的人你总要让他内心寻求到一点平衡,这样才有希望将善事进行到底。佛祖化缘还说个吉祥话呢,何况凡人?只有互助才能走得长久。
我希望小铜人这样一种推广方式能在公益事业中得到大力支持,也希望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到公益事业,即为企业宣传助力,也为求助家庭募集资金支持,何乐而不为?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社会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总之公众爱心这条路走得越远越好是我们每个人最由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