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多下楼主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此文有个细节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文中写到闻先生做学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在自己家阁楼上著书研究,甚至达到一个多月不下楼,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他那种为学术研究废寝忘食的精神可谓令人钦佩不已。

想到闻先生这个“何妨一下楼”主人,不是偶然,而实在是因为家里有个2月龄开始就拼命爱下楼往街上跑的小baby,这个小娃娃的举动可与闻先生的专注待阁楼之行为截然相反呀,而令其变本加厉自然也要归咎于我们的不忍心。

2月龄开始被竖抱过那么几次之后就坚持要被竖着抱,自然竖抱是要比横着抱身体舒服得多且视野开阔得多。

初始之时,星星对屋子满是好奇之心,抱着其在屋内四处转,她四处张望着不厌倦。

久而久之,她已经习惯了屋内的摆设,新鲜感已失,有时哭泣起来闹睡,怎么抱睡哄都不愿,于是不知是谁起的头,抱着往门外走,恰好三楼楼梯口即可见楼下对面的酒店招牌,开了门,脚步一踏出去,她居然立即停止了痛哭,于抱者实是一大解放。

但人的欲望怎会止步不前呢?过不久,星星对于只能站在楼梯口遥望深感不满,于是乎大人的脚步又前进了,在楼道上下来回走动可安抚也。

走一步再走一步,紧接着即是变成下楼了,下了楼走到街道,四处是令其眼界而开的街景,注意力被分散,哭泣自然也是忘记了的,小眼睛四处看,从不感到厌倦。

但自此也一发不可收拾,闹睡要到楼下转圈圈——这能迅速止哭,而有时在家深觉待腻了,也大哭起来,无论如何逗弄均不得果,但如果抱起开门,却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安静下来。有时坐客厅的椅子上,她的头居然转向大门处,脚一直往上顶,似乎在招呼着你:喏,你现在要带我出去玩一下了吧?

当然我们不是不懂,孩子越来越大,将其关在家里不实际的做法,带其出去活动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这也是医生所交代的,但是如果以每天10几分钟的份额来算,那往往是超出得难以想象,没有办法,头疼无奈之际只能弃械投降。
同一栋楼的大人们也是耳闻目睹习惯了,路上见着,倒都会笑笑着说:“哎呀,妹妹又要出来逛街了呀?”或是“刚刚是奶奶抱着下来,现在是妈妈抱着下来呢!”再而有感叹:“这是今天第7趟跑下来了吧?”……

呜呼!这已是声名远播呀,已然而成街上一道风景了呀!

有次回奶奶三元里的家住,晚上过夜,倒是神奇地待在屋里。奶奶心感安慰:“嗯,挺乖的,都没有要闹着上街的意思,在阳台里转一转,在屋子里走一走,晚上很快就睡着了,可香着呢!”

我心中倒是对此有所怀疑,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就现出原形了,无论在阳台如何转悠——虽则阳台可见楼下夜景,下面灯火灿然,招牌闪烁,却也不能让她安静了,而出了大门口,她又是另外一番表现——止哭牌乖小孩。

我们推测原因是三元里的家她第一次回,一切于她都是新奇的模样,第一天自然就当是在逛街了,经历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她又感到熟悉了,体内的不安份因子又蠢蠢欲动了,当然也就不好控制了。

对于这个总要我们何妨多下楼的小主人,我能怎么想呢?

楼下的风景美好,所以何妨多下楼跑跑。做学问要在书斋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带小孩要在外面活泼个性,开拓视野。我如是安慰着自己,毕竟这个爱扫街的小菇凉是自己的亲女儿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