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家族

把在教导中最难教导的行为部分放在最容易教导的时期。这是前人的经验及教导智慧。

想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是相对容易的,孩子年龄越小行为越容易改变。

一个孩子从早上开始就要改变行为,这是教育的重要时机,错过了,日后改变的难度代价都很高

除了早教导行为之外,对时间的认知也是很重要的。从早上开始就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而不是该做的时候不做,不该做的时候去做。这是成事的前因。

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懒惰可以兴家,也没有见过总是拖延能成功的。当孩子知道万事万物有开始有结束,有始有终的时候,孩子就有了成事的基础

  朱柏庐还要求要内外整洁,这更是成事品质的要求。当小孩子从小就养成成事的品质,就如打了坯模,日后的教导都比较容易

未雨绸缪不仅表现为对孩子的爱,侧面还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在教育中父母如果是结果思维的,孩子往往在越小的时候表现越优秀,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后面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父母是拥有时空思维的,孩子的问题会随着孩子的长大会越来越少,而且孩子通常是年龄越大越优秀。两种思维出现两种相反的结局。

现代家长大多掉入两大黑洞性问题:第一黑洞性问题是孩子玩手机过多;第二黑洞性问题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的处理方式是出现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而不去思考问题发生的土壤性问题,西医的处理方式是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中医的处理问题是不让问题出现。是两套不同的处理系统,也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如何让孩子不玩手机,同时对学习有感觉,7岁之前就要未雨绸缪,做好三件事,:一、在4岁前尽量不要让孩子碰电子产品;二、4-7岁间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及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价值感,不要过多关注学习成果而是重点在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孩子的价值感;三、在7岁前父母要建立敬畏、底线与规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般做到以上,孩子日后对学习的专注度会高很多,而且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会下降。同时为也打下了敬畏、底线与规则的基础。这就是未雨绸缪,也是设前因的思维。教育就是设前因生后果。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讲到“自奉必须俭约,燕客切勿留连”。意思是说不要铺张浪费,招待客人时也不要频频留客沉溺其中。这不仅是家训或是忠告,更是一种培养良好思维方式与心性的方式。凡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表示一个人已经具备了的内心控制力。

内心控制力是决定一个人的能否成大器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比一般意义上的人手技能类技术类专业能力更难培养。因为这种能力是思维与心性的共同作用力所带来的双重约束力,是需要拥有因果思维、底线思维与敬畏之心才能做到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凡是拥有内心控制力的人都拥有非一般人的抵抗诱惑的能力。内心都是清明自律的人。

孩子玩手机上瘾是家中敬畏文化与底线文化的缺失所导致的,主因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无知,同时父母忽视了培养孩子内心控制力的这一关键能力。一个没有内心控制力的孩子,做作业时会开小差、拖延,面对压力就想逃,见到诱惑就抵不住,将来很难成大器的。

如何重建家庭土壤呢?朱子治家格言在这点上是讲得最多的,整篇治家格言都带有敬畏、底线、与因果思维的味道。

境教的威力可以把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神奇功效的。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讲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他讲到了不要追求华丽的房屋,不一定要有良田。这里面有人的心境与思维方式的作用力的。

环境会主要作用于人的两大方面,一是心境,二是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环境会无形的影响与教化人的心境与思维方式。第一,心境的影响。现代的孩子一般在两个地方呆的时间最长,一是校园,二是家里。因此家长要重视家中的环境布置了。个人建议家中装修不一定要豪华,更不要装饰品摆满全屋子,建议让家变得干净、简洁有条理,通过家中布置给家人一种清新没有压力的感觉,要学会与家中物品断舍离。所以凡是家中不干净不简洁的在家中人的身上是很难找到贵气的。因为贵气的人心境是没有毛躁的。建议给家人一个明亮、宽广、不杂乱、有条理、静中略带愉悦的家。第二,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人要成事,不能没有条理不能没有主次,更不能贪心,要有断舍离的意识。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人的内心控制力与思维方式上。凡是家中能做到干净简洁,物品的摆放是有条理的,孩子的思维也会不知不觉变得有条理的。把教育化于无形,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境教。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讲到“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什么意思呢?就是讲我们认为别人有错的时候,怎么知道是不是自己也是有错呢?所以我们要平心静气的想想。

我们与人相争的时候,有焦点就会有盲点。我们通常都是认为自己是有理的而别人是无理的我们才会变得据理力争。越有理越有力量的去争。可是这个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找个人来主持公道。我们发现,通常主持公道的那个人情绪都比较平和,而争吵的双方都情绪激动,为什么呢?因为情绪激动的背后是别人的观点不符合我们心中的标准。愤怒情绪的产生是别人不符合我们心中的标准所带来的。为什么主持公道的人情绪比较平和呢?因为主持公道的人两边都看而不是像相争的人那样只看自己不看别人。所以,两边都看才有公道。所以日后想获得公道就要学会两边都看。人最难做到的是从认为自己是对的焦点中清醒过来看到自己的盲点。能做到这一点,都会慢慢成为一个有境界的人。

我没错本身就是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