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至谷雨节气前后,九龙乡高岩村的每村里各户"嗮笋干"是一项重要日常。山坡上、瓦顶上,晒谷板上、土墙上,路边上,沿着村口古道两旁,进入到村内......,只要是有阳光的地方都晒满了笋片,是为"九龙一观"。
这一景观,不仅吸引远近路人驻足观赏,更有游客慕名前来。
高岩村地处景宁县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年轻人大多选择背井离乡出门务工,选择留守在家里的青壮年并不多。但也有那些留下来愿意为这片生育养育他的故土奉献自己一生的高岩人。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高岩村的村监会主任沈少华同志。
他家是大多现代农村家庭的浓缩写实:"四世同堂"。家有年迈老母需要他照顾赡养,两个儿子都在外打拼生活节奏紧张,将家中第四代寄养在老家。
一方面是逼于现实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也是对本村固有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秉持传承使命。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他对自我的高要求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与意识,让沈少华主任义无反顾地一头潜入高岩村的笋干制作之中。
沈主任认为自己既然身为党支部的一员,也被选为村班子中的一人,就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要选准一条路线,用自己能用的力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为加强党群凝聚力,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沈主任将育种选种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其他农户,谁家没有了化肥、农资,他就积极联系给群众赊,然后用自己的三轮车免费给群众拉回来;谁家的农产品需要出售,他还是用自己的三轮车免费给群众运送。
高岩村民也投桃报李,回报了他全方位的信任及爱戴。
说起高岩的笋干,沈主任就像夸奖自家的孩子一样自豪:"高岩的笋干是精心挑选优质笋干,纯手工制作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笋片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脆嫩,香气郁郁。采用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去壳切根修整、柴烧高温蒸煮、清水浸漂、榨压整形,太阳烘晒等工艺流程处理。其在榨压期间如遇雨天,不开闸就可以保呢!"
在他的带领下,留在村里的壮丁靠山吃山,积极培育味甘生长期短的适合本地土质的良种竹笋,试点选种后全村推广,今年收获了2000多斤笋干,给村民创造了不菲的民生收益,同时也带来不少前来咨询旅游业相关合作的流量。为高岩村未来向第三产业方向发展的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添加了宝贵的经验值。
更重要的是他带动了在方圆几百里范围内打响了高岩村乃至九龙乡的名声。可以说作为一名村官,为自己的家乡的发展,付出了万分的努力,作出了一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