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有大隐和小隐之别,但范浚说自己是“深居”、“幽棲”是“幽人”。并认为官员只有挂冠才算真隐,偶尔怀才不遇,人居深山心怀朝(庭),应该不算。有些深居、闲适之文颇有陶潜和王维之风。另一系列将为此解说。
1、子方夸小隐,我亦爱深居。出补登山屐,归携带月锄。……有此幽棲乐,虽贫亦宴如。――摘自《此韵陈叔永山居二首》第二首。
2、幽人自是便幽胜,终日孤吟只费才。――摘自《西苑》
3、挂冠真避俗,自祭颇望情。――摘自《陶潜咏》
此“情”就“世情”和“世尘”解。
4、幽居长杜户,竟日少来人。花动蜂儿去,帘垂燕子嗔。脱巾慵不整,得酒醉仍频。养拙风尘外,吾宁愧此身。――摘自《幽居》
5、耻傍朱门随掉尾,独寻青篛钓查头。――摘自《送王大声》
6、幽棲长懒放,野性耻浮沉。――摘自《次韵富修仲见赠二首》
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范浚直接巢父、许由、严光等古隐士之道,且留下了较丰富的诗文,为我们了解这类隐士的心态提供了较理想的样本。在吏隐之风大盛的两宋,这种为道而隐、孤高绝世的行为,也就别具清凉醒世的功能,并与南宋道学的理想化进程暗相呼应。(详见张剑《范浚诗歌的多元视角》)
他在《六笑》中这样说道——
我笑支道林,远移买山书。巢由古达士,不闻买山居。
我笑贺知章,欲乞鉴湖水。严陵钓清江,何曾问天子。
我笑陶靖节,自祭真忘情。胡为托青鸟,乃欲长年龄。
我笑王无功,琴外无所欲。当其恋五斗,乃独不知足。
我笑杜子美,夙昔具扁舟。老大意转拙,欲伴习池游。
我笑韩退之,不取万乘相。三黜竟不去,触事得谗谤。
客言莫谩笑古人,笑人未必不受嗔。螳螂袭蝉雀在后,只恐有人还笑君。
回头生愧不能语,嘲评从今吞不吐。誉尧非桀亦何为,讪周讥禹终无取。
陈水河整理于2018.8.22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