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回不去的是家乡,到不了的是远方。这次回家发现家乡又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下着雨,我还是打算去寻找一下过去的蛛丝马迹。
舒心园市场是我们这座小城曾经的商业中心,你能想到的各种生活用品这里都能买到,随着网购的兴起,好像已经很少有人去里面逛了。想当年计划经济时代,我妈还在这里卖过毛线~
小县城嘛,公交车招手即停但偶尔才出现,出租车几乎只是个传说,三轮车才是出行的主力军,用河南话说“三轮”有点像“三驴儿”,哈哈,倒是贴切。
从这里开始步入小城的中心区了,五颜六色的招牌,大喇叭播放着震耳欲聋的各种音乐~
我们小时候管这里叫“新电影院”,因为还有个“老电影院”,原来的国营单位已经入不敷出,现在也变成了城里吃喝玩乐的商业综合体,记得原来的“新电影院”广场上有好多级白色的台阶,我和妹妹还在这里的照相馆坐着战斗机模型拍了一张帅气的照片。
远处的高楼下面是曾经的体育场,现在已经无从找寻了,虽说是体育场,却从来没见这里组织过什么体育比赛,倒是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看马戏。。。我妹妹曾经参加过一次县里组织的文艺汇演,记得是穿着企鹅服装跳舞,具体什么动作都记不得了,就记得因为跳的好,妹妹被排在队伍的第一个,演出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看台上,喝着饮料,感觉很骄傲。
“新电影院”门前硕果仅存的一个书摊,读初中时,每天放学我和同学就要来这里转一圈,我很多书和杂志都是在这里买的,包括《航空知识》,《舰船知识》、《皮皮鲁和鲁西西》、《童话大王》、《足球周刊》、《青年文摘》...夏天时一边看书一边喝汽水,享受极了,我们管这项活动叫“美美五分钟”。哈哈哈。
这是县防疫站,我有个小学女同桌就是住在这里,芳名已经无从记起,她给我看她写的日记,日记内容每天都是一样的:“我今天吃了*碗饭,*个馒头,喝了*杯水...”我直接晕了。
“馒头西施”!您肿么了!?当年我和小伙伴放学后绕行一段路回家就是为了在人群中多看您一眼啊,相见不如怀念,曾经的馒头西施已经流逝在匆匆的时光中了。
相传这里是卖鸡蛋的,所以叫“鸡蛋道”,我们初三的清纯可爱女班长就住在这里~好想见她一面哦~
此路为“衣裳道”,当然是卖衣裳的啦。老妈有个朋友住这里,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我在老妈朋友家过节,放烟花时把他们家院子里的一株参天大树点着了...然后怎么了?忘了...
好吧,这条街唯一没变化的是——公共厕所!老地方见啊~话说那位大爷站在厕所房顶干啥呢。。
县城最高的地方,大十字路口,曾经在这里走丢过,到处找爷爷奶奶,哇哇的哭~
武装部对我而言是个卖皮靴和军大衣的地方,另外就是食堂不错,和爷爷一起过来吃过黄鳝。
我们挨着湖北,早上也吃热干面,同时也喝胡辣汤,哈哈,秦岭以南,淮河以北,绝对的中原地带。
大会堂没了!全县人民代表开大会的地方没了!要不是剩下的这处宣传栏我就直接错过去了。我和妹妹不止一次的爬上这处宣传栏,原来上面有灯箱、报纸、电线、灯管、死老鼠...大会堂也叫戏院,我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来看过豫剧,字幕就用幻灯片打在舞台上面,全场都是嗑瓜子的声音~另外小时候还发现了个秘密,冬天我们这没暖气,舞台上演员穿的少怎么取暖呢,原来舞台下面有个大水池,里面放的都是热水。
大会堂没了,边上的公厕还在,这条街没变的还是厕所...是不是人们都只愿意折腾睡觉吃饭玩的地方,不愿意折腾厕所?
原县政府门前,这里原来有家卖小笼包的,1块钱10个,每天早上我和妹妹一人五个,拎着包子去上学,我妹吃不完了,我就替她吃。
小时候好像经常去这家康复医院,不是碰着就是磕着,上幼儿园时有一次不小心被同学老爸的烟头烫着手了,起了个泡,康复医院一个老爷爷给我包扎。我妹从沙发上掉下来磕着头,好像也是在这里抽的淤血。我们俩都挺猴的。
县政府竟然成了幼儿园!原来县政府大楼有四层,是县里最高的建筑,我家就在政府边上住,我和妹妹经常翻墙去大院里玩,从四楼的栏杆骑上溜到一楼,爽。
政府东边是个百货商店,里面的阿姨很喜欢我和我妹,我去那里买过几个笔记本,5毛一本。
顺着政府西边这条小路走就到了我原来的家了。大概需要拐七八个弯,我带着我小学同桌去我家玩,拐的弯太多,我同学说:这么多弯!我不去了!...
远处那尖尖的两层楼就是原来的我家,小学三年级之前我都住在那里,小时候觉得100块挺多,所以我总给别人说:我家房子值100块!二楼原来有个阳台,现在找不到了,爷爷经常站在阳台接个水管给楼下的一小片菜地浇水~我和妹妹曾经站在栏杆上沿着走,被爷爷奶奶发现了,一人打了一屁股,从此再也不上栏杆了。
我家前面邻居住着一个野丫头,依稀记得叫李**,在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都觉得她挺丑的,后来我搬走了好久没见过她,直到读高中时忽然发现隔壁班有个美女,名字也是李**,再仔细看下去果然是我原来的邻居,可惜她已经不记得我了,我唏嘘不已:“女大十八变啊~”
门口正在拆迁,这里曾经住着一对卖眼药的老夫妻,小时候好像小伙伴们都挺怕他们俩的,两个人都是驼背,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
县直幼儿园,那里曾有我们县最高的滑梯,用很光滑的石头砌成的,我们一般排成一溜往下滑,排第一的熊孩子一般都会吐口唾沫在滑梯上,让后面猝不及防的的孩子用屁股擦干净,嘿嘿~真不是我~
我上过的幼儿园,应该就是属于一小的那所,我们班长姓黄,我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黄鼠狼,然后她就哭了,实在是对不起。老师关过我小黑屋,但是实在想不起来为什么了。
母校!可爱的母校,我怎么不认识您了!这里太多故事了,就不说了,以后单开一篇来说。
曾经的农牧局大院,如今变成了单元楼,我舅爷原来住这里,中午我和妹妹经常去他家吃饭,他家有只大黑猫,有一次吃了老鼠药,躺了几天竟然奇迹般恢复了,从此我十分相信猫有九条命。
县委大院,爷爷工作过的地方,我没有记忆,因为太小,盛传里面的老房子里有鬼,不知道现在还有这传说没。
我买了四个牛皮火烧,3块钱一个,小学时5毛一个,这家店也算是老字号了,味道一直没变。每次回家必买。
远远的可以看见高层建筑组成的天际线,现在三四十层的高楼也随处可见了,新城拔地而起!
这应该是红色年代的印记,曾经的城门,现在一直保留着,我们叫它“南门”。
这座桥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跟着表哥去桥下玩,不慎摔下,竟然晕了过去,醒来后就躺在床上了,只隐隐约约记得有很多人围观,指指点点,啧啧的说:谁家可怜的娃...
第四小学,放暑假时我们一群爱踢球的小伙伴早上五点就起床了,纷纷赶赴四小,一个同学家就在四小里面,就帮我们开门,我们踢完球就在校门口来一碗米皮当早饭~
这家店也是传奇了,从一个店做到好多分店,一家兄弟几个人都是做板面的,味道还能始终如一,现在生意依旧红火。
城虽小,每天发生的故事却不少,走在路上,听到的是熟悉的乡音,闻到的是地道的味道。小城变了,又什么都没变,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