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焉知生》

这本书的日文原名是《尸体在讲述》,作者是一位退休法医。打开这本书,是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

法医要面对的通常是非正常死亡,但在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竟没有一丝一毫恐怖的感受,更关注的是法医通过案件传达的思考和生活态度,还从中学习到不少法医学知识。

书中写到常有人问法医,在验尸、解剖时不会觉得恶心吗?法医回答,:“活着的人更可怕呀。……与给活人看病相比,面对尸体时反而更加轻松。”活着的人会说谎,但口不能言的尸体绝对不会。法医不是临床医生,但他们可以在验尸和解剖的过程中跟死者交流,探索真相,充分维护死者的人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人死不能复生,但法医将死者的“警告”传递给活着的人。很多情况下,如果提前觉察和预防,死亡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判案的法官说,“人的生命比地球还重。”

法医学是一门学科,通过抓住死后的细微变化,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但这门学科还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地方。例如,解剖只能判断出形态上的异常,但对于不能通过尸体表现出来的机能异常却常束手无策,依然需要依靠法医的经验。而解剖看似不近人情,有的死者家属还会把解剖看作“把人又杀了一遍”。但当验尸无法查明死因时,唯有解剖可以确定死者是病死的还是被杀的,是自杀的还是在灾害中死亡的。而对于死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对于后续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方案来说至关重要。

长期面对非正常死亡,作者对很多问题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从法医视觉看世界,会看到与常人不同的东西。例如,至死仍紧握军号不离口的士兵,可能并不是因为勇气或者责任,而是因为出现了尸僵这种化学反应。例如,当人与外界的温度差变小时,人就会感到炎热,反之则会感到寒冷。如此就能解释,为什么被困雪地里的人会脱光衣服喊着好热,在雪地里冻死。因为寒冷,人体散发出去的热量会多于产生的热量,体温也会因此降低。当体温降低两三度时,即使外界寒冷异常,但在这个时点上,体温和外温的差其实是缩小的,所以人才会感到炎热。“这大概就是生命里最后的光吧,宛如即将燃尽的烛火。”

阅读的乐趣在于去感受不同的人生,去接触这辈子都有可能触碰不到的时空。最后想用作者两句看似互相矛盾的句子作为结束:

“仅此一次的人生。有人不惜走上歧途也要活下去,这是何等的可悲。”

“我接触过太多的死亡,才深知生命之可贵,也愈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舍弃生命为之奋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本法医讲述自己工作的小书,处处洋溢着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敬畏。法医和临床医生不同,他们从完全相反的方向看待医学,在他...
    归去来来熙阅读 4,235评论 0 1
  • ​ 前段时间,在家看完了《唐人街探案》的第一和第二部,整体感觉良好,和国内同类型的影片相比算得上不错。但毕竟作为贺...
    程梦凯阅读 5,080评论 0 0
  • 上次小唐安利了《迷雾》,其实还想安利一部隔壁岛国的本季最佳好剧——《Unnatural》,也叫《非自然死亡》。​ ...
    唐_a1ac阅读 3,021评论 0 0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9,752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878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