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意识
1,定义
又叫无意识
在生物学上,通常认为是在婴儿时期全面活化的神经网络,没有显著固化的部分。固化的越好,神经强度越大,对应的行为越精准越。如我们平常伸手去拿杯子的动作。反之没有显著固化的部分,构成了潜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曾经活化过,但又很少再使用的部分。
弗罗伊德认为,是性与本能的表达。
现在心理学的其中一个观点,是与他人互动的情感(情欲融为一体)遗留物。
2,特征:
无时间性,初级思维过程,无限接近性
初级思维过程,表现为杂乱无章,无组织性,难以表达。可以反向判断,非常条理清晰化的表达,多半很少涉及到潜意识。过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常常代表的是防御机制的启动。
无限接近性,表明了意识只能无限趋近于潜意识,但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类似于数学上的极限。
3,潜意识的类比(取类比象)
意识和潜意识就组成了一块大冰山,意识浮在海面之上,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潜意识在下,是很大的一部分。海平面会随着你的状态,潮起潮落。
意识就是骑大象的人,潜意识是大象。你往哪儿走是大象决定的,你感觉你指引了大象,实际的调整有限。大象总按照他自己的喜好的方向。骑大象的人,有些摸到大象的鼻子,认为大象像跟管子,你先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认为大象像根绳子。也没有人知道大象真的长什么样子。
潜意识条奔流不息的大江,意识之光只能照亮一小段。
潜意识是幽暗的几何体。每次看到的都是它的一个侧面。
4,潜意识的意义
避免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
快速决策
耗能低,节省意志力
5,潜意识的表达(察觉)
梦
弗洛伊德的书:梦的解析
口误
自由联想
移情
如,第一印象形成时,唤醒了大量过去的情感回忆(潜意识状态),综合形成的感觉。
不是潜意识的表达: 自醒思考涉及到潜意识比较少。如果是书面形式(如日记),回顾的时候能涉及稍多一些。
6,高大上的察觉潜意识的方法有哪些?
无我: 自我无限散开,心智可以和周围完全融合的状态。
无我的训练: 内外兼修,比如佛家的坐禅和行脚。如道家的站桩。瑜伽的冥想。心理学的自我觉察能力训练。内观、正念等等。
7,潜意识的形成
潜意识完全来自童年
最初潜意识和意识不可区分,起源于胎儿刚有感觉的时候。
8,潜意识层面也有防冲突机制
换句话说,你不知道你在防御某些情感,不接受它。
9,问答
如何看待“当潜意思被意识之光照亮,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这句话?
如果表达者本身能力较强,在说的过程中,就已经将所思条理化了。表达完时,问题基本解决。咨询师只是去打开一个通道,一个角度。
反之,则需要情感的滋养。
即使被看到后,情绪和思维的状态仍然有惯性,但每次重复发生时,来访者都能很快意识到,相关情绪会逐步弱化。
通常来说,咨询师再次过程中是不做或少做具体方法的引导,由来访者自己找办法,即助人自助。
二,幼时缺爱人群
通常幼年都有些遗憾,很正常。特别针对小时候严重缺爱的人
通常都有些自恋(因为关爱少),拒绝相信他人可能真心关心他,性格偏外向。
通常有使用别人的倾向,自己从道理下明知是不对的,但感受上仍有这种倾向。
严重时表现为攻击性,通常要倾听+面质,减弱行为
攻击性消退后表现为脆弱依赖,无条件接纳被其使用,等待自然发生的挫折促使改变发生。
比如:习惯性爽约类的咨询者
三,关于心理咨询师
引用:经过训练的男性咨询师,平均寿命会更长
咨询师通常更能活出自我来
听过、感受过负面情绪,都会有对咨询师产生影响,多活在无我状态,可以减少或者弱化侵扰,定期也可通过咨询来释放。放下自我,侵扰归零。返璞归真,像个孩子。
通常倾听中,头脑中也是千头万绪的碎片化信息,信息足够多后,拼图就能完整,也就能找到方向。
四,语言
“我觉得”可以是我想,也可以是我感觉。
语言只是个框架,只能代表你思绪感受很少一部分。
“语言在语言之外!”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限制潜意识表达的工具。
1~3岁时语言的发展期,3岁爆发期,1000词/年。
哪种“语言”可以接近潜意识呢? 舞蹈、音乐、抽象画。
五,孩子
~12个月,全能自恋期,自己无所不能
承认孩子的夸大性:如拿着扫把走来走去“扫地”,要夸好棒,扫的干净
~36个月(有时到3岁半),逐步与自我和解,叛逆期(带起来很累)
父母要坚定的待在那里,有力量了,孩子会离开,探索世界;挫折了,会靠近你,取得支持。
青春期有类似的节奏(12~15岁),第二次叛逆期
小于3岁的孩子,安全感仍是第一位的。
六、文章框架
1,潜意识特性(参考第一点)
通常在躺椅或者床上更容易进入探索潜意识状态。模拟婴儿状态。
当注意力被“驯服”,无意识自然会浮现出来
冲突通过对比通常表达与潜意识浮现的不一致来体会。
2,阻抗
通常是有秘密的情感或者记忆,排斥在意识之外
沉默阻抗和多话阻抗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特质
时代决定了
有战斗/战争用词的倾向
分析的目的是干掉阻碍
咨询师更多的是权威和裁决者,即咨询师是医生的角色(当下已经不是了)
后母有其父亲相差20岁,因此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节表达偏重
弗洛伊德非常重视梦,特别是父亲去世以后
梦中:情感,情节,数字,物品(如书)都很重要,用于逐步拼图
弗洛伊德倾向于记录梦
有意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适合这些精神分析师们:如荣格派的梦通常很深,其他学派还有多重人格,婴儿抱持等。哪个学派就喜欢做哪种类型的梦。
一战的大量杀戮,让弗洛伊德转变了对死本能的观点。他认为一战是人类死本能的集体释放。所以对自我的观点从释放转为压抑本我而生。
本我:愉悦与攻击(杀戮),快乐原则,无时间性无组织性
超我:外部世界认同的部分,带有规则味道,道德原则
自我理想的追逐和自我的惩罚都来自它
自我:协调上述两者,现实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