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里有两户邻居,一家在东面,一家在西面,中间一条小路,两家对门相望。村东的一家,女主人有两女一子;村西的一家,有一儿一女。女主人的年龄不相上下,外形上却很好辨认。村东的女主人,短发、矮胖身形,皮肤暗淡,不修边幅;村西的女主人,长发、身材高挑,皮肤白净,穿衣得体。
一进村东邻居的正门,大堂中后方是一张八仙桌,八仙桌后是一张老式的供桌,供桌上凌乱的放着一些杂物,供桌上方的墙面上挂着家里男主人的遗照。左右两边各一个房间,房间门没关,能看见床上的被子没叠,一些收好的衣服散乱的放在床上。
大堂左手边东倒西歪的放着一些不是很干净的鞋子。房子较短,但空间大,八仙桌左后侧方是上二楼的楼梯,右前方是厨房,厨房在大堂后,中间用墙面隔开。
厨房格局较长,左手边放置了一个冰箱,厨房灶台虽然风格较乡土化,但已经装修的同城里一般,该有的都不缺,地面却还是水泥地,靠墙角的地方凌乱的堆着一些蔬菜。灶面上有等着切的,也有还未洗净的菜夹杂着,锅里在同时煮着,灶台右侧凌乱的放着各种调料。
记忆中村东的邻居太太早年是不下厨房,不做家务的,男主人在世时会打点好家里的一切,而她每天在门口晒晒太阳,同其邻居打打麻将,也时常同人闲聊自家男人的好。男主人离世后,她便在50岁的年纪重新学起了做家务,曾经身体不好经常看病的她,这1年内竟没见去过街对面的诊所。
一顿忙活完后,村东的邻居太太终于上了菜,菜品不多,看相不佳,虽然不像早年家里开过餐馆的人,但看一大家子大大小小那知足的表情,想来应该味道还不错。一群小孩加大人吃饭时候大声聊天大声笑闹的声音,我想街对面的人也会好奇是有什么欣喜的事情。
村西邻居的正门,大堂中后方是一张八仙桌,八仙桌后也是一张老式的供桌,不同的是供桌的最左和最右方,分别放着两盆盆景,整个桌面干净整洁,桌面上方墙面挂着一些乔迁时候的喜联,进门左手边的墙上挂着一幅大的“家和万事兴”刺绣。
村西太太家的房子格局较长,进门左手边便是上二楼的楼梯,楼梯旁有7-8平米左右的空间,靠着楼梯旁便是一个鞋架,鞋子整齐的摆放着,另外还有一个长桌,长桌上会放着一些水果零食。
直接进去左边是一个房间,原本可以做卧室现在是一个储藏室,再进去是厨房。厨房空间很大,有城市小面积单元房的2倍那么大。冰箱放着在灶台旁,旁边置了个消毒柜,灶台上的各种餐具用品都有自己固定的摆放地方。
灶台上的调味品也有一个单独的置物架,处处井井有条,菜还未下锅,但已经被切好分放在餐盘内,辣椒大蒜生姜蒜蓉等也都已经一一切好,只能分别下锅。
因为有前面的提前切放安排,村西邻居太太的菜很快就好了,菜品很多,可谓色香味俱全,但桌上的人似乎各有心事,只各自吃着,而无暇品尝。
村西的邻居太太总是早早的起床买菜,家里忙里忙外,或是拖地打扫,或是洗衣晒被。邻居太太和她先生结婚已经近20年,目前子女事业顺遂,一直是同村女性羡慕的对象。
今年春节村西太太家爆发了家庭危机,正月初一村西太太拿出了结婚证和户口本,就等民政局上班后去办离婚。
村西太太细诉着先生在家庭参与中的种种缺失以及双方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
只知道工作,眼中没有活;
丢三落四的性格,从不关灯,开过的消毒柜从不关门;
不知道人情世故往来,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细听下来,没有哪一个是值得着急在大年初一大闹一场而致离婚的理由,而长期的生活琐事终是耗尽了双方的热情。